6月8日清晨,一场暴雨,让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长乐村乔西组的排水沟堵塞问题再次成为村民关注的焦点。这场看似微小的治理事件,却生动展现了基层治理的闭环效能与民生温度。
长乐村乔西组连续遭遇暴雨侵袭,导致排水沟和污水池频繁堵塞,污水漫出,给村民庄师傅等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并埋下了安全隐患。网格员小蒋及同事在例行巡查走访中,敏锐地察觉到了村民们的困扰。面对这一紧急情况,长乐村网格员迅速运用“调”能,联系村社分管领导,将问题及时上报。
接到网格员的上报后,村社分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向镇污水管理站反映情况,要求即刻派人查明原因、展开治理。镇污水管理站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与施工队一同对周边排水井进行细致勘查,发现了一个被建筑废料严重堵塞的窨井。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网格员小蒋又运用“访”能,沿着排水线路逐户走访,追溯堵塞原因。经调查得知,早年曾有流浪汉在此居住,将废弃的砖块和水泥块堆放在排水井中,久而久之,便导致了井道的彻底堵塞。
明确了堵塞原因后,镇污水管理站工程师迅速指挥工人对建筑废料进行了清理。经过紧张的施工,排水沟终于恢复了畅通。三天后,一场暴雨再次来袭,但这次,雨水顺着排水沟顺畅地流入污水池,再也没有出现堵塞现象。
看到排水沟重新焕发生机,村民庄师傅激动地说:“小蒋,你看这水流得多痛快!这次治理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其他村民也纷纷表示,对治理效果非常满意。
这次长乐村排水沟的治理事件,看似微小,却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基层治理效能的生动写照,还是丈量民生温度的标尺,体现了基层治理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的升级。从村民反映问题到定位症结,从部门联动处置到长效机制建立,网格员的“铁脚板”、数字化平台的“千里眼”、职能部门的“硬手腕”形成了闭环治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成为了服务群众的“最美一公里”。这条重新焕发生机的排水沟,疏通的是沟渠,更是民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