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一滴水的力量⑦|新业态带旺烟火升腾诗意

    潮新闻 记者 段罗君2025-06-16 00:31全网传播量2.9万
    00:00
    00:00
    01```
    02下姜村新乡村新业态蓬勃发展,吸引年轻人回归,推动乡村振兴。
    03新业态为下姜村注入活力,民宿、工坊等不断涌现,带动就业与经济发展。
    04淳安县通过新平台、新业态新政策等,厚植创业土壤,促进乡村产业更新。
    05```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严冬的周末,作为世界最佳旅游村的下姜却依然人头攒动、烟火旺盛。村道间一排排充满温馨的精品民宿,巷弄里一间间充满诗意的共富工坊,生意红火、活力四射。新业态触角的延伸,让这个小山村伸展着生活的希翼,升腾着逐梦之旅的浓浓气息。

    乡村新业态的兴起,离不开充满朝气的新农人。

    2016年,姜丽娟回到家乡,在淳安县下姜村开了第一家精品民宿。之后,许多年轻人回到下姜村筑梦。昔日的猪栏变成餐厅、老屋变成民宿、石头变成石刻画……这都离不开一批批年轻人、新农人新理念、新创意的层层导入。

    这里,青山绿水间蕴藏着无限机遇,这里有乡土情怀,也有创新梦想,为追梦的年轻人提供了出彩的人生舞台。年轻人的热情也为家乡注入新的活力,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里共同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从姜丽娟到一批批年轻人的回归,从“先富”到朝着“共富梦”奋力奔跑,在他们心里,下姜村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麦浪”民宿 图片由淳安提供

    “麦浪”里生意红火

    在村里的“麦浪”民宿,一位“90后”正在为暑期旅游高峰忙碌着。

    起初在外打拼的小姜,每年回村两次,后来,回村的次数越来越多,每次回来待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每次回来,他都看到了家乡的变化:坑洼的土路变成了平整宽阔的水泥路,茅草房、土墙房变成了美丽的小庭院,空气里是四季的花香和蔬果香……

    下姜村的巨大变化,让小姜一直以来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更加浓烈。

    就在小姜犹豫时,有一个身影坚定了他的念头——姜丽娟,下姜村现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16年,姜丽娟放弃了在杭州打拼8年的高薪工作回到下姜村,在村里开起了第一家精品民宿。

    看到了姜丽娟的样板,2017年底,小姜和妻子从杭州回到下姜村,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小姜将自家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老房子依山而建,在小院里就能望见一湾凤林港和下姜村的美景,民宿的名字也想好了,叫“喜进楼”。

    朝着梦想一步步靠近时,一道难题摆在了小姜的面前:改造老房子的资金如何解决?虽说在外打拼攒了点积蓄,但距离梦想的实现还差一个不小的缺口。村里得知了小姜的困难后,主动帮他联系银行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2018年,“喜进楼”开张,迎来了第一批客人。小姜不需要为民宿推广操心,不用担心客源问题,为走好规范之路、品质之路,下姜村将民宿统一纳入旅游调配体系,成立了下姜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帮助民宿统一营销、分客。

    在小姜和妻子的精心打理下,民宿渐渐走上正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里开起了民宿、咖啡馆、酒吧……

    在经营自家民宿的同时,小姜还在“麦浪”民宿帮忙打理。疫情对下姜的民宿经济造成不小影响,“麦浪”民宿原承包人选择了放弃,离开了下姜。2022年,小姜毫不犹豫地接手了“麦浪”民宿,他很喜欢“麦浪”这个名字,就像田野里吹来的阵阵乡村振兴风。他坚信很快就会好起来:“下姜人从未轻言放弃,我对自己的家乡有信心。”

    正如小姜所愿,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现在,下姜村有30多户人家开了民宿,除了村里人,还有不少外地人来租房子开民宿、餐厅和商店。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聚集在下姜村。小姜更忙了,除了打理民宿,他还经营着一家集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下姜壹号”,这里有30间客房,可同时容纳300人聚餐,带动了村里10多人就业。

    夜幕降临,一群游客坐在“麦浪”院子里,吹着习习凉风,听着流水潺潺。不远处,村民、游客在古色古香的廊桥上,聊天听歌,享受着夏日夜晚的慢时光。夜晚的灯光映射在下姜这片土地上,让游人感到十分惬意。

    村民民宿和游人的增多,还带动了下姜茶叶、葡萄、蜂蜜等土特产的销售和深加工,带火了村里的酒吧、咖啡屋,水上表演、山野探险等活动也随之丰富起来。老支书姜银祥说:“新业态的不断拓展,实现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石情画意”工作坊 图片由淳安提供

    溪水边“石情画意”

    距离“麦浪”民宿不远处的“石情画意”工作坊里,此时还亮着灯。随着现代产业步伐的加快,一种富有艺术韵味的产业,为下姜村的发展点亮了一道光。

    走进工作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石头,活灵活现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跃然石上,令人爱不释手。“卡通图案的石头特别受孩子们喜欢。”工作坊的主人陈苏兰正专注地在石头上画一只卡通小羊,看似简单,但光是涂白就需要10多遍。一旁还摆放着刚画好的皮卡丘、小老虎和龙猫,每一块都妙趣横生。

    陈苏兰是源塘村人,紧挨着下姜村。在外经商的这些年,她总是想起儿时的快乐时光。凤林港是下姜村的母亲河,儿时她特别喜欢和小伙伴在河边玩水、捡石头、摸鱼,那份自在与归属感,让她的心里一直存着回乡的念头。

    最初,陈苏兰画石头画是为了记录家乡的风景,没想到却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7年7月,枫树岭镇各村开展美丽庭院创建。那段时间,陈苏兰恰好在家,就琢磨着如何把庭院打造得与众不同。

    每次回到家乡,陈苏兰都喜欢去溪边走走。溪边大大小小的鹅卵石,让她灵机一动,为何不就地取材,用鹅卵石打造院子呢?于是,没有美术基础的她,通过网上自学在石头上作画,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画在了石头上。

    陈苏兰将石头画摆放在自家的庭院里,瞬间吸引了村民的目光,鱼儿仿佛在水中游动,鸟儿犹如正要展翅飞翔……没想到,一块小小的石头竟然可以变得如此美丽生动。

    这也让枫树岭镇的领导眼前一亮,当时兼任下姜村党总支书记的镇党委委员姜浩强邀请她去下姜开石头画工作室。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陈苏兰在下姜村开了一间工作室,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石情画意。

    在石头上画画需要沉下心来,大部分时间,陈苏兰都静静地坐在工作台前,专注地在石头上一笔一画,一画就是一整天。乡村振兴何尝不是如此,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续努力,在田野上耕耘。

    陈苏兰说,画石头画最重要的一步是“读石”。大自然赋予每块石头的形状、纹理、质地不尽相同,在陈苏兰眼中,每一块石头都有它的性格。从见到石头的第一眼起,她就会在脑海中构思,根据石头的不同特征来创作不同类型的画。

    比如,粗糙的石头可以用来刻画风景,光滑的石头适合描绘动物……有的石头圆润可爱,她就画各种憨态可掬的动物,有的石头端庄肃穆,她就会尊重它本来的模样……而这,也是陈苏兰画了几吨重的石头后逐渐摸索出来的。

    上底、勾勒、填色……几个步骤下来,一块普通的石头像被赋予了生命一样,在陈苏兰手中逐渐鲜活起来。

    石头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工作室,陈苏兰至今记得,2017年10月,工作室刚开没多久,就卖出了第一块石头画——石头上画的是中国传统故事“拔萝卜”,被一位来自广东的顾客一眼看中。

    陈苏兰说,是下姜村这个大平台,让她可以把这份美好的兴趣坚持下去,并发展成事业。如今,石头画已经成了下姜村新兴的旅游资源,为大下姜增添了一抹绚丽的文创色彩,到过这里的游客都能感受到下姜村独特的山水风情。

    在陈苏兰看来,下姜村就像千岛湖畔的一幅石头画,清丽的自然风光便是最美的底色。工作室最受欢迎的石头画是下姜、千岛湖的风景画。陈苏兰笑说,自己从未想到,淳安的美景,可以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让游客“打包带走”。

    如今,在石头工艺画的引领下,村里一个个篾匠工艺坊、木匠工艺坊也随之涌现,嵌入传统文化气息的工艺产品同样成了游客争抢的对象,为村民带来了不少实惠。

    【启示】

    新乡村新业态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淳安是山区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有10多万人常年在外务工。随着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步伐加快,淳安县本着人才兴乡村兴、人气旺乡村旺的理念,不断破解乡村人才“回流”困境。在实践中,大下姜联合体始终围绕畅通渠道、盘活人才动能,合力扶持、激发人才活力,倾情保障、提高服务质效等方面下功夫。近年来,联合体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谋划,通过新平台搭建、新业态培育、新政策扶持、新技能培训,不断厚植创业土壤,破解发展瓶颈,推动艺术乡建、文旅产业赋能乡村产业更新行动,为乡村新业态的兴起撑起了新蓝天,打开了新天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一滴水的力量——淳安县乡村振兴共富故事选萃
    相关新闻
    一滴水的力量⑥|“共富指导员”成了香饽饽
    一滴水的力量⑤|一条断头路的“命运”
    一滴水的力量④|一根面“卷”出幸福味
    一滴水的力量③|共赢民宿火出圈
    一滴水的力量②|书记进城卖山货
    一滴水的力量①|大下姜诞生记
    一滴水的力量|开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