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老板想破圈活得更好,居民期待实惠好滋味,社区食堂烟火气背后的挑战

    潮新闻 记者 黄玉环 盛锐2025-06-15 23:39全网传播量10.4万
    00:00
    00:00
    01杭州已建成2300余家老年食堂,成为市民生活重要部分。
    02明桂社区食堂面临地段、流量、人工成本挑战,增设早餐面档受欢迎。
    03居民希望社区食堂菜品常换常新,价格保持稳定,有社区尝试AI智能做菜。
    04物联网社区食堂推出减脂餐受年轻人欢迎,探索市场化运营路径。
    05杭州5月1日起实施老年助餐新政,鼓励市场化、多元化发展。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星星点点分布的社区食堂,是杭州这座城市里最有烟火气的存在。

    截至4月底,杭州已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2300余家。社区食堂已悄然成为杭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5月开始,潮新闻·钱江晚报邀请读者推荐家门口的社区食堂,哪道菜点单率最高、光盘率最高,看看谁是老百姓心中的“米其林”版社区食堂。

    一个月来,我们走遍了杭州各大城区,见到了很多有特色的社区食堂,看见烟火气,看见了食客们的幸福与满足,也看见了这份贴心服务背后面临的一些挑战。

    青年路幸福邻里食堂 盛锐/摄

    “地段”“流量”“人工成本”

    食堂承包者共同的关注点

    上午10点不到,明桂社区邻里食堂就忙碌起来。

    年近80岁的高大爷拎着一小瓶酒走进食堂。当天,他约了两位好友在这里吃饭聊天。“白天孩子们都去上班了, 就我一个人在家,中午一般都在这个食堂吃,老板人很好,菜的味道也不错。”

    有些老人吃饭时习惯抿上一口,老板在墙边弄了个“存酒点”。

    存酒点 黄玉环/摄

    肉末蒸蛋、牛腩炖土豆、酸菜鱼,高大爷和两位朋友点了几个菜,花费不到一百元。

    祝老板两口子说,来用餐的老人他们基本认识。

    2013年,明桂社区邻里食堂落成,前期因为盈亏问题,换了好几拨人运营。

    明桂社区幸福邻里食堂 黄玉环/摄

    8年前,祝老板正式接手后,才算稳定下来。

    除了中饭和晚饭,考虑到老杭州人早上习惯吃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祝老板增设了早餐面档。拌面5元、青菜肉丝面10元、片儿川12元……量足价格也合理,面条挺受欢迎。

    祝老板说,增设面档,增加了人工成本,“本来定价就便宜,老人用餐又有折扣,这个店真的不怎么赚钱。”

    记者注意到,明桂社区邻里食堂的位置一般,没有开在沿街的地方,而是藏着小巷里。祝老板说,“如果有好点的地方给我们,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也来消费,或许食堂就能赚钱了。”

    “地段”“流量”“人工成本”,是走访中,社区食堂老板提到最多的几个关键词。

    近江小区的社区食堂 盛锐/摄

    近江社区邻里食堂,同样受限于地段和面积,基本处于保本状态。

    食堂老板是一对中年夫妻,算上来帮忙的弟弟,三个人承包了这家食堂。菜基本是从老家建德带回来的,“自己做,加上自己家的菜,成本总是可控的。”

    随之而来的,就是菜品的数量以及风味上的限制。不少周边居民表示,菜有些过油过咸,菜品也比较单一,更喜欢去不远处的另一家社区食堂。

    普福社区邻里食堂 黄玉环/摄

    5公里开外,普福社区的邻里食堂就开在沿街的地方。

    食堂开业不到3个月,装修精致漂亮,面积也很大,有200多平方米。老板董先生说,因为是面向民生的邻里食堂,普福社区为他提供了比较便宜的场地,不过也要自负盈亏。

    把食堂开在街边,就是为了吸引周边小区的年轻人。这样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每到饭点,食堂里总是人来人往,要七八个人一起招呼,才忙得过来。

    盛锐/摄

    居民们的心愿:

    菜品常换常新,价格保持稳定

    期待家门口就有一家社区食堂,是很多社区居民的呼声。

    这也是79岁裘大姐的心声。

    “我是一个人住的,现在主要是自己买菜。”家住翠苑街道的裘大姐说,一个人烧饭最麻烦的就是,控制不好菜量,“我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好,去年还因为摔跤,住过医院。”

    裘大姐从新闻报道中看到过杭州社区食堂的标杆——青年路食堂,也了解过各个社区都有社区食堂,“这两天还听说,余杭有些街道把新丰小吃拓展成了助餐点,希望我们街道和社区也能想一想办法,让我们老年人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

    盛锐/摄

    菜品和菜价,是居民另一个关心的问题。

    河东社区的食堂门口,挂着当日菜单,荤素共有十个,包括鹌鹑蛋烧肉、炸鸡排、红烧米鱼,清炒黄豆芽、青豆玉米和炒青菜等。

    食堂负责人介绍,这里是社区内的助餐点,因为不具备明火的条件,菜都是由中心食堂制作并配送过来的,“每天的菜单我们在更新,可能因为菜量有限,大家感觉不明显,还是有老人觉得菜都是老三样。”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皇亲苑社区。

    读者胡先生反映,社区食堂每天只有六七个菜,可选择的样式太少了。“今天中午我就打包了肉饼蒸蛋,感觉每天都能看到它。”

    “菜量小了,菜价贵了。”在潮邻益家大运河社区食堂,72岁的方阿姨说,刚开业的时候一荤两素不到20元,现在基本在25元左右,菜量也没以前多了:“社区食堂经营压力不小,涨价可以理解,最好可以公示一下,并且保持稳定,让我们心里也有点数。”

    盛锐/摄

    借力高科技,试水特色餐食

    社区食堂纷纷尝试破局

    现状中遇到的问题,不少社区食堂正在尝试破局。

    友谊社区的食堂,利用上AI智能设备做菜,丰富了菜品。

    “经过多次测试,给每一道菜品提前设置好了加热火力和加热曲线,并确保少油少盐,干净卫生。目前,已研发300道菜品的指令,后续还在不断增加。”工作人员说。

    盛锐/摄

    物联网社区的老年食堂,推出了减脂餐。

    工作人员黄馨介绍,考虑年轻人减重需求,食堂推出了特色减脂餐,“很受欢迎,中午50份,晚上30份,都是一抢而空的”。

    记者从杭州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5月1日,杭州老年助餐新政——《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城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农村地区老年助餐服务融合性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实施。

    市场化、多元化是破局的关键。

    新政中提到,城市社区老年食堂原则上实行市场化运营,因地制宜探索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市场化运营路径,鼓励优质的社会餐饮企业参与进来,提供价格优惠、品种多样的助餐服务。同时,鼓励片区式、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运营,降低成本,提升经营效率。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社区食堂,人间烟火
    相关新闻
    杭州欢牛蛋糕屋深夜突发公告,“对不起,已失去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一日忽然惊觉,父亲已是老人,今天你怎么祝父亲节日快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