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小戴(化名)为了备战考试,连日熬夜。一天早上,他突然感觉左耳听力下降,赶紧前往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发现,小戴的左耳听阈80分贝(正常应在25分贝以内),属于重度突发性耳聋。
“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持续焦虑导致内耳血管痉挛或微循环障碍,睡眠不足也会影响内耳供血。”杭州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医生表示,以往认为突聋好发于50~60岁人群,但近年研究显示,20~40岁患者占比增至30%~40%,学生群体(尤其是中高考生)病例明显增多。
图源:视觉中国
无独有偶,品学兼优的初三学生小马(化名),平时晚上不学到12点不会睡觉,一天学习后突然感觉右耳耳鸣明显,伴有听力下降,单用右耳无法听清楚他人讲话,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右耳听阈120分贝,为极重度突发性耳聋,而且左耳听力也有影响。
此外,长期使用耳机(>60分贝,持续1小时以上)或环境噪音也会损伤毛细胞,病毒感染和不良生活习惯也同样有损伤听力的风险。
医生提醒,突发性耳聋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发病后72小时内,有效率可达80%。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同时,突发性耳聋患者可能伴焦虑抑郁,需进行心理干预以避免恶性循环。
生活中如何保护听力呢?
建议遵循“60-60规则”:耳机音量不超过60%,连续使用<60分钟。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如:自习室背景噪音>50分贝需警惕)。同时,重视压力管理。考生每日可进行正念冥想或深呼吸练习,避免持续紧张状态。保证6-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复习。
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5g),减少内耳水肿风险。还可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改善循环,避免剧烈头部运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