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在黑龙江富锦,探秘“北国粮都”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

    潮新闻 记者 肖暖暖 通讯员 纪世强2025-06-13 01:35全网传播量10.6万
    00:00
    00:00
    01富锦市被誉为“北国粮都”,农文旅融合成其发展新趋势。
    02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是植物与鸟类天堂,专门划定水禽繁殖地,采用“人退鸟进”管护模式。
    03富锦农民通过手机APP服务水稻生产,科技“沉”入田间,手机成为新农具。
    04大锦农公司以肉鸡养殖粪便生产有机肥,带动有机种植,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
    05富锦正依托现代科技,整合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三江平原的薄雾,笔直的公路像银带般延伸向地平线。沿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路向东,“北国粮都”富锦市的招牌映入眼帘。在这里,你能看到湿地与稻田交响、生态与产业共舞,一幅农文旅融合的绿色长卷正徐徐展开。

    “快看,白枕鹤!”顺着富锦国家湿地公园讲解员张可凡手指的方向,一只灰白色大鸟正掠过芦苇荡,它修长的脖颈上点缀着醒目的红色斑纹,翅膀扇动时带起细碎的水珠。张可凡的语气里不无自豪,“这是我们富锦的市鸟,全国每三只白枕鹤里就有一只曾在这里栖息。”

    张可凡介绍,这座占地3.3万亩的湿地公园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和“鸟类天堂”,拥有290种植物、270余种动物和177种鸟类。为了给候鸟创造安全家园,公园还专门划定16处水禽繁殖栖息地,并采用“人退鸟进”的管护模式。

    “去年春天,我们监测到单日候鸟数量突破3万只。”张可凡说,“每年四月中下旬,我们这儿就跟开鸟类代表大会似的。”

    在富锦市现代农业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羽点开“富农通”APP,全市63个监测点的实时画面尽收眼底。“您瞧,这片地里的水稻‘体检报告’都在我手机里呢!”

    “过去看苗跑断腿,现在‘云端’管万亩!” 张羽告诉记者,现在的农民早已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通过手机终端就能服务水稻生产,有效解决了科技信息精准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当科技真正“沉”到田间,当手机成为新农具,黑土地上的“金扁担”,正挑着粮仓满、百姓富的好日子。

    走进黑龙江大锦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蔬果种植基地,一座座宽敞明亮的温室大棚里,智能化通风设备静静地工作,为植物提供适宜的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

    “这座大棚的可种植面积达到了2700平方米,是我们精心打造的植物工厂。” 公司副总经理汤久辉随手摘下一颗“草莓柿子”示意:“这里的果蔬纯有机,不用洗就能吃。”

    汤久辉介绍,大锦农以肉鸡养殖的粪便为原料生产有机肥,带动有机果蔬和有机粮食种植,其加工产品通过仓储和物流汇入销售终端,通过循环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了食品安全可追溯。

    目前,该基地种植瓜果类、蔬菜类、叶菜类和菌类四大类、共60余个品种,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有机蔬果。

    农文旅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当前,素有“黑土绿谷、粮都富锦”美誉的富锦,正立足原有优势,依托现代科技,整合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让富饶的“北国粮都”锦上添花。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