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记者 梁亮 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月12日,杭州市环境集团文化礼堂内不时传来古诗词吟诵声,但这里正在进行的并不是一场诗词大会,而是“古诗词中的生物多样性”视频作品决赛暨颁奖仪式。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系统的基石,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基因。2025年9月22日至27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杭州举办,这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大会首次在亚太地区举办。
以大会举办为契机,杭州图书馆、杭州市生态环境宣教信息中心、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湖园林科学研究院)和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策划主办了本次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高校公开征集作品。
经专家初步评审和校内评审推荐后,共有10个优秀作品进入决赛。
活动现场。记者 梁亮 摄
“我们一直在进行生物多样性科普的相关工作,也在尝试将这类工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杭州市生态环境宣教信息中心主任钱英表示,本次活动借助视频这一载体,将古诗词的意境与现代生物多样性科普深度融合,既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创新了生态保护的宣传方式,为即将到来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营造良好氛围。
经过专家评审,现场评出金星奖一名、优秀奖三名和入围奖六名。
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佟嘉玟同学以作品《富春江中的生命密码》斩获本次活动的金星奖,该作品正是通过AI打造。“现在的AI视频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只要有想法和创意就能通过AI生成画面,诗词中的自然之美与现实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在视频中融合呈现。”
钱英(左)为佟嘉玟(右)颁奖。主办方供图
“希望通过这种活动与形式,能够激发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中来。”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芸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公司未来将持续扩大相关科普工作影响力,不断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