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用一生守护古籍旧书,百岁书翁江澄波离世

    潮新闻 记者 刘玉涵2025-06-11 09:20全网传播量6.4万
    00:00
    00:00
    01江澄波,古籍版本学家,6月11日离世,享年100岁。他毕生致力于古籍抢救与保护,重开文学山房旧书店,为国家抢救大量文化遗产。
    02江澄波自幼研习版本目录学与古籍修复技艺,通过访书、购书、修书,曾促成“收藏甲江南”的过云楼藏书归公,为公藏机构提供10种宋版书。
    03江澄波被称为“一代旧书业的传奇”,其古籍知识丰富,被誉为书界的“活字典”,著有《怎样鉴别古籍版本》等多部书籍,传授古籍鉴别经验。
    04江澄波秉持初心,将好书献给国家而非拍卖,先后收购的10种珍贵宋版书均提供给图书馆、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05江澄波自述“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条载书、送书的书船”,如今这位文化的摆渡人虽已远去,但一屋古书与书香文脉将传给后人。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6月11日上午,古籍版本学家、苏州文学山房旧书店第三代传人江澄波在睡梦中离世,享年100岁。

    江澄波在文学山房(图源:姑苏晚报)

    江澄波于1926年出生在苏州的一个古旧书籍世家,自幼研习版本目录学与古籍修复技艺。其祖父江杏溪于1899年创立了文学山房旧书店,16岁开始,江澄波就一直埋身于书店。作为古籍版本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古籍抢救与保护。

    2001年,75岁的江澄波重开文学山房,通过访书、购书、修书,为国家抢救了大量文化遗产,曾促成“收藏甲江南”的过云楼藏书归公,并为公藏机构提供了10种宋版书。

    百岁的江澄波,仍然坚持在书店为读者服务,有读者昨日还见到老先生在书店上班。

    江澄波老先生(图源:姑苏晚报)

    苏州平江路附近的钮家巷,静谧安逸,旧书屋文学山房就开在这里。二十多平方米的空间,被古籍、旧书堆得满满当当,每一摞书都被细致地打上标签、做好分类。往常,只要身体允许,江澄波就会在书店帮助读者挑书,或是坐在一旁,默默守着一屋的旧书。

    江澄波被称为“一代旧书业的传奇”。

    从年少时起,江澄波就跟随祖父和父亲四处访书。这段艰苦动荡的生活,不仅锻造出江澄波鉴定古籍的本领,还练就他修补古书的妙技,后来无数濒临湮灭的典籍在他的指间重获新生。

    父亲对江澄波讲:“古籍行业是高尚的。”“书业乃文化托命之事。”从那时起,江澄波就心中澄明,卖书收书是文化事业,而非纯粹逐利的。

    上世纪50年代,文学山房并入苏州古旧书店。江澄波并未停止工作,此后数十年,他抢救了大批珍贵善本,为当地图书馆、博物馆的收藏作出巨大贡献。由于热爱,江澄波在退休后,再办书房,恢复了“文学山房”的字号。

    江澄波的古籍知识之丰,被评价为书界的“活字典”。他也一直在努力,将古籍的鉴别经验传授给后辈。江澄波将相关知识整理成书——《怎样鉴别古籍版本》,对于各类古籍的鉴别方法都做出了详尽的解释。另有《文学山房丛书》《文学山房明刻集锦初编》《江苏活字印书》《吴门贩书丛谈》等,这些书籍记录着江澄波一家几代为古籍的流通、保存所做的努力。

    文学山房一角(图源:姑苏晚报)

    江澄波始终秉持着初心:“我一直认为,对待一部好书,首先要考虑的是献给国家,而不是把它放到拍卖会上。”

    一页宋版一两金,宋代古籍能留存至今的非常少见。江澄波先后收购过10种珍贵的宋版书,全部提供给了图书馆、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书是我营生所靠,也是我终身所好。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条载书、送书的书船,我离不开书,就像船离不开水。”这是江澄波在自述人生的新书《书船长载江南月:文学山房江澄波口述史》自序中写下的话。

    如今,这位文化的摆渡人载着书船远去,将一屋古书与书香文脉传给后人。

    文学山房旧书店(图源:姑苏晚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2)
    潮汲濑汐 · 2023-04-29 03:07 · 浙江杭州回复
    此《银魂》非彼《银魂》,值得一读
    潮客_wpz2u5 · 2023-04-29 02:32 · 浙江宁波回复
    时代孕育作家,作家反馈时代
    相关新闻
    砚边|善者不择
    椒江这处老宅,竟有20余箱珍贵藏书
    小炉煮茶|书香茶香两相宜
    钱报读书会|走读嘉业藏书楼,读“傻公子”刘承幹
    书香金东再添新阵地!“光明书吧”织就校园阅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