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洪主任点赞!”“维修完成,事件闭环,送上锦旗……”近日,居民的留言从余杭区闲林街道翡翠社区的工作群里不断“冒”出来。今年以来,该社区在余杭区委社会工作部“十能工作法”引领下,创新推出“六结合”标准化走访机制,把入户走访变成了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最新数据显示,这套机制已精准收集民情2300余条,带动社区警源、访源同比分别下降34.42%、14.28%,矛盾调解成功率更是高达98%。
翡翠社区走访入户工作现场
精准走访如何破题?翡翠社区的答案藏在“全面”与“重点”的辩证关系里。依托“余智护杭”系统搭建的动态信息台账,272名“一米小分队”成员穿街走巷,用“面对面”地毯式走访织密信息网。更可贵的是,他们对空巢独居、病残困难等群体开启“特殊关照”模式——“一图一表一策”的精细化管理,让94岁老党员何大伯感慨:“小分队不仅送米送油,还捎来学习资料,真是令人暖心!”
当上班族遇上“上班时间不在家”的走访难题,社区的“常态敲门”与“错时上门”组合拳便派上了用场。红马甲+工作证的标准配置,搭配“亮证-问候-登记-询问-记录-反馈”六步流程,让走访既有“仪式感”又有“规范度”。针对年轻群体,“1/3弹性时间”“5+2全天候”机制如同定制闹钟,早中晚错时走访+周末预约的模式,让单季度年轻群体走访覆盖率稳稳达到30.75%。
走访叩开的不只是家门,更是发现问题的窗口。当网格员陈信在走访中多次听到居民对AED设备的呼声,“入户问询”立刻升级为“定点约谈”——四个网格接待岗变身“议事厅”,居民代表与社区干部围坐共商,如今27个AED点位如星辰般遍布小区,13场急救培训配合408名持证救护员,更助力社区居民技能提升。而面对跨社区的复杂诉求,“接诉即办”与“分类处置”机制则像精准齿轮,通过“余智护杭”平台的事件流转,已成功破解145起“急难愁盼”,把“未诉先办”的理念刻进治理肌理。
社区居民参加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
效率革命同样在走访中发生。以往各条线重复上门的“尴尬”,被“一次走访、任务集成”模式彻底终结。平安宣传、政策解读、民生服务等八大类任务被“打包”入户,社区治保主任洪吉祥算了笔账:“现在一次上门能办七八件事,2024年以来共发了8000份反诈手册,完成86名退役军人建档,还排查了165处安全隐患!”
走访最终指向“服务群众”与“推动共治”的有机统一,激发社区内生动力。180余名党员、楼道长等社区能人从走访中被发掘,12支自治队伍相继成型。这些“治理合伙人”不仅推动了路面修复、车位规划等15个民生项目,更撑起108场邻里活动的热闹场面。最令人欣喜的是,居民议事参与率从40%飙升至75%,“人人参与”的治理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党员参与民生项目
入户走访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通过出台《余杭区专职社工(网格员)入户走访规范化流程》,余杭区委社会工作部以“准备-执行-总结-跟进-评估”的闭环设计为骨架,以“余智护杭”智慧化平台为依托,搭建起“精准、灵活、集成、共治”的入户走访框架,既破解了“效率低、解决慢”的基层痛点,更构建起“需求收集-分级处置-效能评估”的现代化治理链条。
当“全面走访”与“重点走访”相结合、“常态敲门”与“错时上门”相结合、“入户问询”与“定点约谈”相结合、“接诉即办”与“分类处置”相结合、“一次走访”与“任务集成”相结合、“服务群众”与“推动共治”相结合的“六结合”机制成为“走访能”的标准范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组组下降的矛盾数据,更是将走访的“脚步深度”转化为机制的“覆盖广度”、将居民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服务的“成效清单”的不懈努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四梁八柱”在实践中不断筑牢。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