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有风来丨冰箱贴上的“藻井”世界

    潮新闻 记者 姜晓蓉2025-06-10 11:25全网传播量4.6万
    00:00
    00:00
    01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推出“天宫藻井”冰箱贴,火爆热销,每天400个几秒售罄,吸引古建筑爱好者凌晨排队购买,带火了博物馆。
    02藻井作为古代天花板建筑元素,通过文创产品走入大众视野,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审美价值,反映了消费者对深层次文化需求的追求。
    03藻井具有防火的象征意义及实际的结构功能,利用斗拱和木作遮蔽和装饰杂乱的梁架,创造出完整统一的室内顶面。
    04近年来,古建筑IP频频出圈,通过数字化技术、文创产品、短视频平台等途径融入当代生活,成为当代人回望历史、重构文化自信的桥梁。
    05藻井等古建筑元素的火爆,本质上是一场文化寻根之旅,体现了工匠智慧、哲学思想和艺术审美,触达更广泛人群。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听说过“藻井”吗?在文创圈不断掀起热潮的今天,这个看似陌生的词语,正随着一款精巧的文创产品走入大众视野。

    这是出自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一款冰箱贴,名为“天宫藻井”。层层磁吸的立体结构,将藻井建筑细节浓缩于方寸之间。最火爆的时候,每天400个冰箱贴在几秒钟内售罄。为了它,不少人凌晨五点就在线下排队。

    冰箱贴上的藻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看似小众的藻井,为何有如此大能量?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图源:新华社

    01

    藻井,通俗地说就是古代的天花板。做成冰箱贴的“天花板”又有何迷人之处?有风君发现,这款五层磁吸结构的天宫藻井,每层都精准还原了藻井的细节:第一层的斗拱榫卯、第二层的二十八星宿彩绘……甚至连沥粉堆金的质感都通过电镀工艺完美呈现。

    天宫藻井玩法。图源:新华社

    天宫藻井冰箱贴的走红,不仅源于文创本身的精湛工艺,更因其原型——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所带来的震撼。整体金黄色,自上而下共六层,每层框架刻有精美云纹,云纹托架上,有数量不等的建筑模型,形态各异,用游廊相连接,琼楼玉宇,精雕细琢。

    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太岁殿内,一座直径3米、高4米的金色穹顶悬浮于空中。这背后,更有着一段故事。

    这处藻井最早是北京隆福寺的建筑构件,1976年受地震影响,隆福寺严重损毁,藻井也被拆成了散件。后来,这些散件被运到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保存。经过长达5年的修复,才基本恢复了它的原始面貌。

    对不少古建筑爱好者来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是个“宝藏”,这里专门展示各种古建构件和模型。除了天宫藻井,还有另一个重要的“镇馆之宝”——隆福寺毗卢殿盘龙藻井。它由珍贵的金丝楠木独木精雕而成,井芯上的龙形象威严,呈向下俯冲姿势,体态生动。

    小小的冰箱贴,也带火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不少人专程赶来打卡藻井。有人拿着文创冰箱贴对照实物,在斗拱榫卯的细节里寻找古今工艺的呼应。有古建筑爱好者带着卷尺和速写本,试图复刻藻井的结构比例,或是在修复档案前驻足,感慨历经地震劫难又重获新生的文物背后,凝聚着多少匠人的心血。

    在不少人看来,藻井这样原本相对小众的文化元素之所以能够火爆出圈,不仅是因为消费者对新奇产品的追捧,更反映出其对文化和审美深层次的需求——它们背后的文化为产品本身增添了更丰富的解读空间。

    02

    藻井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

    藻井的图案里蕴含着很多神秘的信息。比如,只有三只耳朵的三只兔子围成一个圈,好像在跑,寄寓了古人繁衍生息的理想。这一神奇的图案还通过丝绸之路,出现在波斯、埃及、叙利亚等地的艺术品中。

    在古时,藻井又被称作绮井、圜泉、覆海,这些名称大多与水有关。有专家分析,中国古代大多数建筑都是由木材制成的,火灾是其巨大的威胁。为此,古人在建筑的顶部作藻井,并多绘莲花、菱角及各类水生植物作为装饰,取“水克火”之意,属于“压胜”之法。

    不过,藻井的实际功能,远比“防火”的象征意义来得实在。在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屋顶的梁、枋、檩、椽等构件错综复杂。如果不加处理,室内仰望便是杂乱的木架,既不美观也不庄重。

    于是,藻井应运而生。它的首要结构功能,就是利用精巧的斗拱和木作,将这些“碍眼”的梁架有效地遮蔽和装饰起来。它像一个华丽的“盖子”,盖住了屋顶内部的结构层,创造出一个完整、统一且富有层次感的室内顶面。

    对工匠来说,这个过程本身就体现了高超的结构技艺。它不仅要保证自身的稳定,还要与主体梁架协调受力。虽然藻井本身不直接承担屋顶的主要荷载,但作为内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维持局部构件的稳定性和整体性,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今,藻井的艺术魅力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减退,“天宫藻井”冰箱贴的爆火就是一个缩影,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传统建筑构件的美学和文化价值。

    03

    这些年“超级难抢”的文创产品。社交平台截图

    在更多人看来,藻井的爆火还映照出古建筑热。

    近年来,古建筑IP频频出圈,正以全新的姿态融入当代生活。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技术让古建筑活起来,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潮起来,短视频平台则让古建筑火起来,而像《黑神话:悟空》这种现象级的游戏,更是开拓了新的传播途径,让古建筑跨越年龄、地域界限,触达更广泛的人群。

    仰望藻井、抚摸斗拱、凝视飞檐……古建筑的火爆,本质上是一场文化寻根之旅,它们是工匠智慧的结晶、哲学思想的载体、艺术审美的凝练。这股古建筑热潮背后,更是当代人回望历史、重构文化自信的桥梁。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你被中国娃娃“硬控”了吗?
    当我们“走进”电影里
    “超级地球”,会是人类新的家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