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在林间浮游。
“小家伙,回家了!”杭州建德市野生动物临时救护点负责人沈伟压低的声音散在山风里。
6月10日上午,杭州建德市成功放归今年首只被救助的成年雄性中华穿山甲。
沈伟正在放归中华穿山甲。潮新闻记者 邹宸
6月8日深夜,建德梅城镇一处乡道旁,一个鳞甲球体生灵在路灯光束下泛出冷硬光泽。
热心市民张先生(化姓)恰好路过,走近一看,随后轻轻抱起,掌心温度让小家伙缓缓舒展,露出粉白色腹毛与湿漉漉的鼻尖——这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
“头一回见到它的真面目!”张先生担心穿山甲误入村庄或与经过车辆发生碰撞,第一时间报警并通知当地林业部门。
随后,穿山甲被安全送往附近定点救助机构。
6月9日,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全省穿山甲调查与监测技术负责人刘宝权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华彦教授团队成员王祥和等专家专程赶赴建德,会诊评估穿山甲健康状况,开展常规健康检测并进行专业采样。
“我们非常珍惜与穿山甲的每一次相遇,每份样本都是物种存续的密码本。”王祥和举起手中的采样管说,此次针对穿山甲个体采集到的咽拭子与肛拭子样本非常宝贵,将为研究穿山甲种群密度监测、种群遗传分化扩繁、以及疾病防控等提供有力科学依据。
“它或是为了锻炼夜间独立觅食能力才跑下山来的。”林业专家向记者介绍,经过前期的专业照料,确认其现已完全具备野外生存能力。
王祥和表示,此次发现的穿山甲个体,身体各项机能水平稳定,状态比较健康,这也说明它所栖息生存的环境条件中食物充足。
今年,建德首次成功救护放归中华穿山甲。潮新闻记者 邹宸 摄
“现在中华穿山甲现身浙江各地的频率逐年增多,人们发现穿山甲,都会第一时间求助林业部门。”刘宝权表示,得益于浙江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不仅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民众的保护意识也有较大提升。
2025年,国家林草局批准成立了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浙江分中心,系统开展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调查及监测、种群生态学、遗传学以及救护和人工繁育、野化放归等保护研究工作。今年3月,省林业局下属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还出台了《浙江省中华穿山甲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案》。这次国家中心与浙江分中心的合作联动,起到很好范示作用,共同促进了浙江省穿山甲研究工作的深入与提升。
“未来,我们将力争为浙江省穿山甲种群数量的稳定增长、核心栖息地的高效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为全国穿山甲保护提供浙江示范模式。”刘宝权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