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晚潮|恩泽绵长义贞祠

    潮新闻 王其伟2025-06-10 03:43全网传播量10.2万
    00:00
    00:00
    01史媛在元末明初因坚守妇德被誉为“贞女”,未婚夫夭折后发誓不改嫁,终其一生守节。
    02史媛去世后,其后世侄孙为纪念她建起义贞祠,1926年动工,耗资千余两,于次年建成,是中国罕见为未出阁姑母建的祠堂。
    03义贞祠后成为史氏家族的精神家园,也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的发展,1936年开办高小,推动新式教育。
    04新中国成立后,义贞祠被改造为关头中心小学,成为当地重要的教育资源,作者曾在此就读。
    05二十世纪初,新桥镇政府调整学校布局,在义贞祠旧址上建起新桥镇中心幼儿园,延续着这片土地的文化气息。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在明清时期,人们为纪念那些坚守女德的典范们,常以高等级的“义”“贞”等词予以褒扬。我邻村关头村的文山脚下,曾有一座中式祠堂义贞祠,为祭祀关头史氏女史媛而建。

    据关头史氏族谱记载,史媛元末明初人,知书达礼,她把对传统妇德的坚守视作高于自己生命的节操。幼许陈姓,这是一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事。天有不测,月有阴晴,她的未婚夫不幸夭折,小小年纪悲伤之余,她发誓从一而终不再改嫁。此后无论谁去劝她,都不为所动,终卒于父母家,世人尊称其为“贞女”。

    未婚夫家念其重情重义,赠与其良田三亩,她将所得良田交与父母兄弟耕种。史媛一生省吃俭用勤俭治家,田产由三亩增至十余亩。她去世后所留田产由后世侄孙轮种,成为关头史氏的重要族产(羹饭田),延续五百年、数十代。

    所谓羹饭田,就是祖先留下的部分田地,由后世各房或者各家按事先规定的年份顺序耕种,即“轮种”。轮到耕种的,在收获之后,要拿出规定的数量用以做祭祀祖先的羹饭,备酒席招待族人等,多余的则留给自己,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规矩,一般这个规矩是不能破的。

    但是从关头《史氏宗谱》记载看,这个规矩曾经被打破过。史贞女有一房外迁的侄孙,在某一年,把出产的收进后,却什么事情也不干,引起其他各房的不满。为不违太姑初衷,史氏族人在这位太姑离世五百多年后,决定为这位太姑建个祠堂。1926年春,族人变卖太姑遗留田亩,所得款项,由族人史俊豪、史致根等当手,于当年秋开工,耗银千余两,于1927年十一月初一,建成正厅三间的家祠,奉木主入祠,名“义贞祠”,以纪念史太姑。

    在中国的男权社会,历代祠堂一般都为纪念男性祖先而建,也偶有纪念祖母的祠堂。而为未出阁的本家姑母建立祠堂,实在是稀罕之举,或者仅有象山这一例。义贞祠早已是史氏族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承载了家族的深厚记忆。关头史氏自宋末元初迁徙到此,这一方山水养育出一个庞大的家族。关头史氏也因为史贞女和“义贞祠”而为世人所知,北大国学大师陈汉章先生,曾专门为这事而查阅关头《史氏宗谱》,并著文《史贞女媛姑祠记》传世。史贞女的故事,在故乡大地广为流传。

    从历史的视角看,史贞女的这种守节,是封建礼教制度下道德极端化的精神典范。然而五百年后修建的义贞祠,却是新桥近现代文化教育的摇篮。史氏家族素有崇文尚学的优良传统,关头村办学历史悠久,1911年,在关头文昌阁办过私塾。宣统三年,史致江在史氏宗祠开办初小,但是办学条件并不太好。义贞祠建成后,族人继续筹集善款,将义贞祠扩建为近代的学堂。1936年,义贞祠开办高小,从此,史氏后代在这里接受新式教育,周边村上有条件的也进入学堂上学,不少学子学业有成,光宗耀祖。从祠堂到学堂,推动着文明与进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义贞祠的恩惠泽被乡邻。

    祠堂飘书香,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义贞祠焕发生机。乡里对义贞祠再一次进行改造完善,更名为关头中心小学,贫下中农的孩子都能进学校上学。我于1970年春天就读关头中心小学,她成了我的第一个母校。我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小学时光,记忆中的校园历历在目。学校大门朝南,门顶上有一颗鲜艳的红五星,进门是一个大天井,中间是一条小路,天井两侧是两幢楼房,楼上是老师办公室,楼下是教室。天井内种着两棵翠柏。过天井迈三四个台阶是大礼堂,礼堂西侧有二个教室,东则是一个教室,一个食堂,食堂前面小天井里有一口水井,一棵梅树。礼堂直对戏台,戏台与礼堂间有廊屋相接,戏台两侧各有两个教室,教室前面是小天井。校门外是大操场,操场上有一个篮球场。如此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校园,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屈指可数。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十分雄厚,公办与民办老师占绝大多数。能在关头中心小学上学,实在是我的福气。我想,如果没有义贞祠的恩赐,关头中心小学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办学条件。

    到了二十世纪初,新桥镇政府重新调整学校布局,新桥中学、新桥中心校、东溪中学和东溪小学四校合并,在关头与乌江之间的冷水坑,新建了一所九年一贯制的新桥学校。新的学府,环境雅致宜人,充满现代感。满园桃李笑春风,孕育着明天的希望。

    光阴远去,山河依旧。义贞祠虽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人们对这方神圣的土地满怀感恩。镇政府在义贞祠的旧址上,建起了新桥镇中心幼儿园。这所幼儿园环境幽雅舒适,文化氛围浓厚,是小朋友们快乐成长的乐园。流淌在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气息,绵长悠远,愈久弥香。

    我的奶奶也是关头史氏女儿,我不知道她是否与史贞女同支,但向上追溯一定是相同的血缘,一想到这,我忽然感到与这位太姑是那么地亲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