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杭州米行老板的“老古董”美起来了,百年老宅“来其美”迎新生

    潮新闻 记者 金檬 施雄风2025-06-09 13:27全网传播量26.5万
    00:00
    00:00
    01“来其美”民居是滨江区浦沿集镇区块仅存的传统民居,建于清代。
    022023年3月,“来其美”民居因产权归属复杂,保护陷入两难,经多部门介入,现已开展修缮保护。
    03修缮工作于2024年7月左右开始,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尽量保留原始风貌,目前外观已完成,内部装修进行中。
    04“来其美”民居不仅是历史文化资源,对了解杭州历史沿革和文化颇有意义,修缮完成后将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05附近居民对“来其美”民居的修缮表示支持,认为这样的老宅越来越少,值得保留。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在杭州市井深处,一栋白墙黑瓦的传统民居静静矗立了一百多年。

    这处被称为“来其美”的民居,是滨江区浦沿集镇区块仅存的传统民居,建于清代,原系清末民初当地著名爱国米行商人居所,“来其美”就是米行商号。

    2023年3月,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帮曾关注过这处“老古董”的保护问题,因属私有产权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加之产权归属复杂,保护陷入了两难。(此前报道戳这里

    近期,经检察机关等多部门介入协调和努力,这处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民居已经开展修缮保护,在文物保护与居民生活需求的平衡中迎来新生。

    产权归属问题复杂

    文物保护与民生需求寻平衡

    6月9日,潮新闻记者来到“来其美”民居。

    尽管修缮工作还在进行中,但从外观来看,这里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记者 施雄风 摄

    白墙黑瓦,圆拱窗,木制门,整体很有江南传统韵味。靠近大门的墙体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全国文物普查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走进民居内部,斗拱结构上的木雕精美,青石板路仍保留着。

    记者 施雄风 摄

    “我们在这房子住了大半一辈子了,对这里感情很深,住在外面不习惯。”80多岁的来爷爷说,他的爷爷奶奶辈就住在这座房子里,这里每一处都承载着他的记忆。

    2023年,因建造年份久远,“来其美”民居出现部分房屋坍塌、墙体受损、木质结构遭破坏等情况,亟待修缮保护,但因为产权归属等问题,保护陷入两难。

    潮新闻记者帮介入后,引起了当地多部门的重视。

    属地浦沿街道浦联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汤海权告诉记者,这处民居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但因属于世居房,产权归属于四户人家,所以由谁修缮、怎么修缮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记者 施雄风 摄

    文物单位也曾多次勘查,认为这里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了解杭州的历史沿革和文化都颇有意义。

    后经过检察机关、社区、街道等多部门沟通,与四户人家协商一致,相关文物单位提供指导建议,确定由街道统筹资金进行“来其美”的修缮保护工作。

    修缮仍在进行

    后续将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来其美”修缮工作从2024年7月左右开始,目前修缮仍在进行,外观部分已完成,内部装修还在进行中。

    记者 施雄风 摄

    “修缮工程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尽量保留房子的原始风貌,仅对破损和有安全隐患的部分进行更换和加固处理。”汤海权说,外墙按“白墙黑瓦”传统样式重新粉刷勾边,更换朽坏瓦片;木质门窗按原样复制,保留榫卯结构;内部结构未改动,仅对有安全隐患的部分进行加固。

    记者 施雄风 摄

    “很多原始结构和设计都没变动,比如钱币形状的排水口,榫卯上的动物木雕等,就是为了尽可能留存老宅的原始面貌,保留历史记忆和文化。”他说。

    “现在住进去的话肯定安心多了。”来爷爷看着焕然一新的老宅感慨。

    附近的居民说,这座房子是100年的“老古董”了,应该是要保护的,毕竟这样的老宅越来越少,值得好好保留。

    “‘来其美’是浦沿集镇区块仅存的传统民居,也是保存年数最长的房子。”汤海权告诉记者,保护并不止步于修缮完成,后续将建立长效化保护机制:“修缮全部完成后,这个老房子也将属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一部分,每天会进行网格巡查,特别是在汛期,会着重进行排查安全隐患。”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明天雨势更强,今年第一号台风为何迟到这么久,会影响浙江吗
    感动全网的湖州面包店传来新消息:房东也来支持了,决定不涨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