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退役后创业、上综艺、创建羽毛球基地,转型中的郑思维:累,但很享受

    潮新闻 记者 高华生2025-06-07 10:25全网传播量8.6万
    00:00
    00:00
    016月7日,郑思维国际羽毛球基地在杭州启动,是集训练、教育、科研、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羽毛球人才培养平台,由巴黎奥运会混双冠军郑思维创立,旨在创新国内羽毛球教学。
    02郑思维国际羽毛球基地针对不同年龄和水平设置了多项课程与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开放、可持续的训练平台,为青少年羽毛球选手提供多元化出路。
    03前中国国家队体能教练克里斯蒂安·卢克加盟郑思维国际羽毛球基地,成为联合创始人,他的加入增强了教练团队的实力,强调复合型团队对运动员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04基地规划不仅服务于中国,还将面向全球,计划与国际知名高校、体育机构、职业俱乐部合作,打造羽毛球国际交流平台,并承办国内外高水平赛事与训练营。
    05退役后,郑思维从运动员转型为创业者,并跨界参与综艺活动,其个人品牌直播首秀观看人次达61万,销售量可观,展现了其多元化的尝试与成功。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6月7日,位于杭州萧山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的郑思维国际羽毛球基地举行了盛大启动仪式。

    与以往的一些羽毛球培训基地不同,这是一所集训练、教育、科研、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羽毛球人才培养平台。巴黎奥运会混双冠军、郑思维国际羽毛球基地创始人郑思维说,基地的成立不仅开启了自己从世界冠军向羽毛球教育者角色的转变,也是整个团队对国内羽毛球教学创新的一次尝试。

    根据介绍,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和羽毛球水平,基地设置了“兴趣启蒙课程”“专业长期训练班”“暑期全国训练营”“高校羽毛球特长生训练项目(筹备中)”“国际团队训练项目”“成人训练营(规划中)”等项目,有些已经启动,有些正在筹备中。

    19年前在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郑思维开始专业羽毛球运动生涯,19年后在马路对面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创立自己的国际羽毛球基地,郑思维说,中国羽毛球青少年训练人数庞大,专业队晋升却渠道狭窄,训练方法和教练资源仍存在体系化短板。他希望通过构建科学、开放、可持续的训练平台,为孩子们打开“多元化出路”:既可以打开升学通道,也可进入职业俱乐部、甚至走向国际平台,将羽毛球作为终身运动,融入生活。

    Cris luque(右二)

    前中国国家队体能教练克里斯蒂安·卢克(Cristian Luque Manjon)是郑思维国际羽毛球基地的联合创始人。

    西班牙人克里斯蒂安·卢克在中国羽毛球国家队任教期间,主要负责力量和体能训练。东京奥运会前为郑思维和黄雅琼提供训练保障,他的加盟让国际羽毛球基地的教练团队含金量更足。

    在克里斯蒂安·卢克看来,唯有由技术教练、体能训练师、康复专家、心理咨询师和营养师等专业力量组成的复合型团队,才能为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按照规划,郑思维国际羽毛球基地不仅扎根中国,也会面向全球,与海内外知名高校、体育机构、职业俱乐部展开深度合作,打造集教学、训练、科研、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羽毛球国际交流平台。同时,基地也计划承办国内外高水平赛事与训练营,吸引更多国际优秀运动员与青少年在此集训、交流、成长。

    这注定是一次不太轻松的勇敢探索,这也符合郑思维一贯不走寻常路的个性。

    巴黎奥运会混双夺冠后,郑思维宣布淡出国际赛场,回归家庭陪伴妻儿,随后开始创业尝试。2025年1月15日,郑思维的个人品牌Zswing首次在直播间售卖。据报道,当天开播时间约2小时,观看人次达到了61万,售卖的Zswing品牌商品有卫衣、水杯、徽章、记事本等,销售量相当可观。

    在小红书、抖音、微博等目前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上,郑思维开设了多个个人账号,一直在分享个人比赛、生活、教学日记、运动健身教学等内容,包括儿子AIDEN在内的新媒体账号运营,吸引了很多人关注。

    2025年5月,郑思维官宣带儿子参加亲子综艺《爸爸当家》第四季,这是一款男性全职育儿观察类真人秀综艺节目。刚开始官宣的时候,不少人觉得郑思维这次跨界“步子有点大”,没想到部分播出后不少人感叹“郑思维还真的挺有综艺感的”。

    “他一直有自己的规划,当运动员的时候就有这种想法,勇于跳出舒适区,这也是温州人骨子里的精神。”启动仪式现场,郑思维启蒙教练陈荣告诉潮新闻记者,他对郑思维的不断尝试一直有信心。

    “我觉得甜,是因为我在做自己特别热爱的事情,还是羽毛球,不过是从运动员变成了教育者,还找到了一群特别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都有相同的价值观和理念。苦的话,倒没有什么真正的苦,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学习很多,每一天都是在成长学习。”从运动员、创业者、跨界综艺到创建羽毛球基地,退役后不断转型中的郑思维说,“虽然很累,但是我很享受。”

    (主办方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