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2025浙江高考作文题就考这三句话,你会怎么写?评论区见

    潮新闻 记者 姜赟2025-06-07 03:33全网传播量20.5万
    00:00
    00:00
    012024年高考作文题聚焦AI技术,探讨其对解决社会问题的潜力。
    02浙江卷历年作文题呈现多样化趋势,涵盖故事力量、人才创新、得与失思考等。
    032022年浙江作文题提及95后女飞行员徐枫灿等人物事迹,激励青年开拓创新。
    04北京卷作文题包含微写作与议论文、记叙文选项,关注学生表达能力与思考深度。
    05上海卷围绕“专”“转”“传”三类文章,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传播与价值。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每年高考,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高考作文题目了,从2023年开始,语文、数学和外语由教育部统一命题。

    浙江考生遇上了怎样的作文题?

    全国一卷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

    ——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你会怎么写?期待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欲因之梦吴越”“铁马冰河入梦来”……梦往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北京卷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学校国学社拟邀请一名学者来校做题为“古人的修身观”的讲座,请你给社团公众号写一段关于讲座的宣传语,吸引更多同学来听。要求:语言得体,有吸引力。

    (2)教师节到来之际,班级准备开一次班会,为老师们颁奖,请你参与奖项设计。你最想设计一个什么奖,为什么?要求:写出该奖项的名称;言之成理,条理清晰。

    (3)请以“轻”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运动员在中长跑时会出现“极点”反应:呼吸艰难,四肢乏力。但通过调整节奏、激发斗志,越过极点后,身体会重获活力,奔跑会进入新阶段。这样的现象被称为“第二次呼吸”。其实,很多领域都存在类似现象。

    请以“由‘第二次呼吸’说开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在闪耀,如比赛记分牌、新年倒计时、车站电子时刻表、智能家电显示屏等。数字闪耀之时,可能是激动的时刻,可能是收获的见证,也可能是幸福的日常……

    请以“当数字闪耀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上海卷

    有学者用“专”“转”“传”概括当下三类文章:“专”指专业文章;“转”指被转发的通俗文章;“传”指获得广泛传播的佳作,甚至是传世文章。他提出,专业文章可以变成被转发的通俗文章,而面对大量“转”文,读者又不免期待可传世的文章。

    由“专”到“传”,必定要经过“转”吗?请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车轮的辐条一根一根,向心辏集,连接起居于中心的轮毂。辐集而轮运,劲直的辐条汇聚于轮毂,车轮支撑起载重的车辆,滚滚向前。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近十年浙江高考作文

    ●2024浙江高考作文题:人工智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习作。

    AI技术火热,当下社会问题会不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浙江高考作文题:故事是有力量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浙江高考作文题:人才和创新,对你未来发展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2021浙江高考作文题:得与失:终点·起点·过程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2020浙江高考作文题: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2019年:作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2018年:浙江精神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2017年:人生三本书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2016年:虚拟与现实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要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2015年:文章和人品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