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打卡勋章越挂越多,半月板却越磨越薄?如今,运动已成为许多人追求健康生活的一大方式,然而盲目投入运动的人比比皆是:一些跑者跑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中老年女性追求形体美突击健身,突发腰腿疼问题增加……
6月5日-7日,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指导,浙江省体育总会等主办,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浙江省反兴奋剂中心)、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体育医院)等承办的体卫融合助力运动健康2025年第三届长三角运动促进健康学术交流活动在杭举办。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作为浙江省首家由卫健委批准设立的市级体育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早在2019年就成为杭州市“体卫融合”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创新推出“运动健康联合门诊”,由骨科、康复科、心内科、医学影像科、心理科等多学科团队协作,对市民朋友进行运动前心肺风险功能、身体姿势、运动过程等多项评估,制定综合运动处方,指导市民科学运动。
年轻人不能仗着体力好“野蛮运动”。在运动健康联合门诊,一位25岁的小伙膝关节疼痛前来就诊。一周内爬山两次又连续5天打羽毛球,小伙的膝关节开始“抗议”。磁共振检查发现,他的胫骨平台内侧关节面下有大片骨髓水肿,髌下脂肪垫损伤。
关节扭伤、骨折、软组织挫伤、皮肤损伤、关节脱位、过劳损伤等都是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医院相关专家指出,跑步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增加软骨的厚度,中等强度的运动能减少关节炎的发生率,但过度运动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开始运动前,进行针对性“体检”很有必要。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通过杭州市马拉松运动医学研究所经验和技术沉淀,整合运动风险评估、科学训练指导、损伤诊疗、赛事医疗保障等版块,构建起全链条服务体系,还将这套体系与社区联动,指导居民日常运动健康管理,实现“体卫融合”下沉。
大会现场,运动医学与慢性病防控、科学健身指导与健康老龄化、青少年体质提升与运动干预、体医融合的实践模式与技术创新等议题的“干货”分享,吸引了长三角地区众多从业者。
站在体卫融合国家战略实施的新起点,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将持续深化“预防-治疗-康复-促进”四位一体服务模式,以科技创新驱动运动健康管理变革,力争建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运动医学创新高地,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杭州方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