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屡破世界纪录,看这个实验室如何助力能源绿色发展

    潮新闻 记者 王燕平2025-06-05 23:39全网传播量5920
    00:00
    00:00
    0120年“两山”理念引领浙江绿色发展。浙江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实现生态与经济双重飞跃,浙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02浙能集团加速绿色转型,建成全国首个煤电碳捕集示范项目,垃圾发电业务发展迅速,锦江环境垃圾处理能力提升45.2%。
    03滕卫明指出能源发展面临气候危机和能源安全挑战,新型能源体系构建需新能源发电、高效储能、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等技术支撑。
    04国家电投集团首席科学家柴茂荣提出,我国氢气资源丰富,利用工业副产氢推动产业链发展,逐步过渡到绿氢是氢能发展必由之路。
    05浙江巨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鲍处瑾分享液冷技术如何赋能AI时代绿色发展,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董事长李向东展示循环产业园的智造革命,实现从价值洼地到资源高地的转变。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6月5日,以“‘两山’引领二十年 绿色发展向未来”为主题的第三期“浙商讲坛”在浙江省能源集团(简称浙能集团)举办。100余位浙商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共话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凝智聚力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此次活动由省工商联、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指导,浙商研究中心与浙能集团主办,浙商研究中心绿色发展委员会、浙能锦江环境、能源与碳中和浙江省实验室(白马湖实验室)承办。

    活动现场

    站在20年的新起点

    共探绿色转型发展之道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2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以“绿”为笔、以“智”为墨,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绿水青山“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相得益彰,实现了浙江生态与经济的双重飞跃。

    在这场历史性的绿色转型发展变革之中,浙商是重要力量。近年来,浙商绿色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在发展过程中持续加大节能环保投入,不断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能,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浙江经济向“新”向“绿”。

    站在20年的新起点,为助力广大浙商加快拥抱绿色新质生产力,第三期“浙商讲坛”走进浙能集团,设置了主题分享、专题分享、专业分享和互动交流等多个环节,现场通过交流分享和思想碰撞共探绿色转型发展之道。

    作为浙江能源安全保障的主力军,浙能集团聚焦高质量能源保供和高质量绿色转型两大核心任务,在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的生态省中发挥着骨干作用。此外,浙能集团聚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建成全国首个煤电碳捕集与矿化利用全流程耦合示范项目,“船舶清洁低碳关键技术及应用”入选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获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绿色创新”类唯一年度大奖。集团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战略性投资垃圾发电业务,锦江环境垃圾处理能力提高45.2%,发电装机提高44.8%,发展成为行业内供热量最大企业。

    活动现场全景

    应对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

    需要三大关键技术支撑

    浙能集团党委委员、总工程师,白马湖实验室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滕卫明聚焦《能源科技发展动态》,分享了传统产业借绿能翅膀实现“二次跃升”,为企业打开了降碳增效的全景视野。

    滕卫明首先讲到了目前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在气候变化方面,联合国《2024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指出,气候危机加剧阻碍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平均浓度均创历史新高,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约三分之二来源于能源活动。在能源安全方面,受能源资源、极端天气、地缘冲突、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化石能源供应不足、可再生能源不稳定等重大能源安全问题,由此引起的能源供应短缺、用能成本大幅攀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

    滕卫明做专题分享

    2024年,我国风、光装机总量已超过火电,装机占比达42%,但发电量占比仅19%,电力系统较长时间内仍需要火电机组提供必要的支撑。滕卫明认为,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需要新能源发电技术、高效储能技术、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等关键技术的支撑。

    太阳能光伏技术方面,晶硅电池极限效率为29.4%,目前实验室最高效率27.8%,产业效率近26%,已接近效率瓶颈;钙钛矿电池极限效率31%,实验室最高效率已达27.3%,同样也接近效率瓶颈。而钙钛矿/晶硅双结叠层电池极限效率达44%,目前实验室最高效率34.8%,仍有提升空间。

    白马湖实验室作为全国首家、浙江唯一由国企领建的能源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钙钛矿电池效率屡破世界纪录,小电池稳态认证效率达27.3%,较大电池稳态认证效率达26.9%,均为最新世界纪录。

    此外,滕卫明还介绍了太阳能光热、风电、生物质、核电等绿色发电技术,电化学储能、化学储能、热储能、机械储能技术,新一代煤电技术。

    目前,白马湖实验室正在加速推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布局深远海风电、新一代煤电等关键技术攻关,助力绿色发电技术迭代升级。

    我国氢气资源丰富

    专家提供氢能发展思路

    国家电投集团首席科学家、国氢科技董事柴茂荣带来了《绿氢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的专题分享,为浙商发展清洁能源带来了新思路。

    柴茂荣介绍说,我国的氢气资源丰富,特别是工业副产氢、煤制氢产氢量占世界的1/3。但它含杂质多,需要提纯才能用于燃料电池。而目前基本上用于化工和石油工业,燃料电池用氢量不到1%。他认为,先利用工业副产氢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逐步过渡到绿氢,是氢能发展的必由之路。

    柴茂荣做专题分享

    从氢能的产业链条来看,主要有制氢、储氢、输氢、用氢四大环节。其中制氢、输氢环节技术比较成熟,储氢(如压缩储氢、地下储氢、金属氢化物、液化储氢、有机液体储氢)、用氢(如氢能交通、氢储能、热电联供、应急电源等)技术尚在开发中。

    此外,柴茂荣还介绍了生物质制绿氢的多种方式、水电解制氢的N种方式。

    浙江巨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鲍处瑾带来《人工智能产业绿色化发展》的分享,展示了液冷技术如何赋能AI时代绿色发展。

    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向东分享了《破局产业旧边界:循环产业园的智造革命》,呈现了循环产业园把握绿色低碳发展大势,实现从“价值洼地”到“价格洼地”再到“资源高地”的华丽转身。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