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上午,由中华诗词研究院、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杭州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新时代中华诗词文化传承发展讲习班”开班式暨学术交流活动,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卫民,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王永昌,国务院参事室原副主任、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方宁等出席开班式。开班式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主任、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杨志新主持。
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研究中心主任、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杨志新主持活动。
王卫民在致辞中说:“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始终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美丽的杭州举办新时代中华诗词文化传承发展讲习班,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华诗词传承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培训班要求学员关注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诗词作品,让古老的诗词艺术在与现代文明要素的结合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做到‘以古之规矩,开今之生面’。”
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王为民致辞。
王永昌在致辞中说:“几千年来,浙江大地上的诗词歌赋成就斐然,是中国宏大诗史版图中的璀璨明珠。近年来,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紧紧围绕诗路文化带建设,整合省域资源与文史力量,积极建言献策,编撰诗路读本,助力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做了不少有影响的事情。”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王永昌致辞。
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在致辞中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忆的是钱江潮涌的奔竞豪迈,忆的是三秋桂子的幽香诗意。作为钱塘江诗路、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的重要枢纽和南宋词中心,杭州不仅诞生了林逋、袁枚、龚自珍等本土诗人,更吸引谢灵运、白居易、苏轼、陆游、李清照等大家偏爱驻足。”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诗路文化带建设为统领,完善提升西湖、西溪等文化景点展陈楹联……从历史和文学等维度建构了城市诗词文化研究传承体系,推动诗词文化传承弘扬、走进当下。”
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致辞。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代表授课导师发言时说:“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化充满了诗性精神。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形态、人文精神、道德观念、哲学思考,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道德观、社会观,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致辞。
开班式上,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一级巡视员周汉萍、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张公者、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长程为民、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专职副馆长姜玉峰、浙江诗词大会主委会理事长葛永海共同启动了2025年“浙江诗词大会”文化活动。应邀参加培训班的专家学者、中青年诗人等100余人出席了开班式。
浙江诗词大会启动
在开班式后举办的“新时代中华诗词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交流活动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回答时代问题、更好传承发展中华诗词文化”这个主题畅谈了体会、提出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新时代中华诗词文化传承发展讲习班”为期8天,邀请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王蒙,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田青,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王兆鹏,南开大学教授查洪德担任授课导师。讲习班共有40余位学员,多为全国知名中青年诗人。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