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我来社区串个门⑨|70岁以上老人全免费,这家“共享洗衣房”上过央视

    潮新闻 记者 杨云寒 通讯员 王恒泽2025-06-04 23:01全网传播量20.1万
    00:00
    00:00
    01潮新闻·钱江晚报开启“我来社区串个门”基层蹲点新闻行动,记者编辑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挖掘身边故事,以践行开门办端办报理念及响应相关活动。
    026月4日10点多,上城区紫阳街道上羊市街社区“有邻共享洗衣房”已运营半月,为70岁以上老人及特殊群体免费洗衣,洗衣房占地约30平方米,有10台机器,每天接待10户人家机器基本不停。
    0383岁俞阿姨第一次来洗衣房取衣物,称洗得干净、好,解决了老年人洗衣难题。该社区近四成为老年人,70岁以上超1000人,街道社区走访后决定推出此项目,前期调研3个月,召开6场“邻里圆桌会”,收集59条建议。
    04“共享洗衣房”日常运营靠“邻里帮帮团”,40余位成员排班负责工作,采取预约制,志愿者上门收送衣物。60多岁的鲁银花主动加入,称工作有意义,此外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也可通过“服务换服务”参与。
    05“共享洗衣房”墙面有棵爱心树记录捐助,其建成运营离不开社会关爱。2009年社区成立首个“邻里值班室”,16年来服务创新不断,2023年打造“邻里汇”品牌,“共享洗衣房”是其成果,社区监察联络站将监督项目长效性和满意度。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在信息奔涌、媒体变革的当下,为秉承开门办端开门办报理念,响应大兴调查研究、提倡“短实新”文风活动,潮新闻·钱江晚报即日起开启“我来社区串个门”基层蹲点新闻行动。

    我们的记者编辑将带着真诚的心,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倾听百姓最真实的声音,感知群众最细腻的情感,触摸时代最鲜活的脉搏;在面对面的蹲点交流中,挖掘沾着泥土芬芳、冒着生活热气的身边故事。

    6月4日上午10点多,我来到上城区紫阳街道上羊市街社区。

    半个月前,这个社区开了个“有邻共享洗衣房”,专门给70周岁以上的老人,以及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洗衣服的服务。

    这事不久前还上了央视。

    洗衣房坐落在中河高架下面的袁井巷小区。入口在小区的康养驿站里,占地约有30个平方米。

    我一眼看见,空地上有一排洗衣机和烘干机,整齐地靠墙排列,机器旁边还挂着“洗衣区”和“烘干区”的牌子。

    记者 杨云寒 摄

    数了一下,一共10台机器,4台洗衣机,6台烘干机。

    旁边一张小桌子上,刚刚洗好的衣服和床单被叠得整整齐齐。

    记者 杨云寒 摄

    社区公共服务站站长吴晨晨和我说,这些洗衣机和烘干机都是商用型,比市面上的家用型要贵一些,洗衣和烘干的效果也会更好。

    烘干机为何比洗衣机多两台?

    “因为衣服烘干的时间要比洗衣服长1个小时左右,多两台可以更快一些。”

    吴站长说,洗衣房开启后,每天都有社区的老人来预约洗衣服,多的时候,上午和下午加起来,要接待10户人家,“这些机器基本就没停过。”

    和吴站长正聊着,83岁的俞阿姨上门来取洗好的衣物。

    记者 杨云寒 摄

    在志愿者鲁银花的帮助下,她把衣服被套卷起来打包好,塞进事先准备好的绿色环保袋里。

    “洗得挺干净的,服务也很好。”俞阿姨跟志愿者唠着家常,笑得像个孩子。

    她和我说,她是第一次来洗衣房,“楼道有张贴洗衣房启用的通知,小区微信群里每天也在群发,我们老年人平时在家洗衣服不方便,特别像这种床单被套,洗洗晾晾很麻烦,有了洗衣房真的太方便了。”

    俞阿姨说,以后家里有要洗的衣服,还是会再来这边洗。

    吴站长说,上羊市街社区居住的有将近四成为老年人,7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是超过了1000人。

    对于这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洗衣服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尤其是厚重的冬衣、窗帘和被套,洗不动更晒不了。

    还有老人曾经为清洗冬天的羽绒服闪了腰。

    受访者供图

    今年年初,街道、社区在走访中了解了老年居民的困扰,决定推出“共享洗衣房”项目。服务的对象,有70岁以上的老人,也有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

    “前期我们社区牵头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居民需求调研,召开6场‘邻里圆桌会’,收集相关建议意见59条,很多居民和社会力量都参与了进来,还有社会组织出资为我们捐赠了洗衣机和烘干机。”

    在各界力量的合力下,这个“共享洗衣房”在社区的康养驿站正式启动。

    “共享洗衣房”建好了,日常运营怎么弄?

    社区有一个“邻里帮帮团”,成员有40余位,有社区文艺团的成员,也有楼道长和党员志愿者。在街道和社区的协调下,大家给自己排了个班,每天上午2人下午2人,负责洗送衣服、操作机器等工作。

    “我们现在洗衣服采取预约制,有洗衣需求的居民提前一天打电话预约,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或特殊人群,我们的志愿者也会上门收送衣物。”

    上午值班的志愿者鲁银花,是“邻里帮帮团”的新成员。得知“共享洗衣房”启用后,60多岁的她就主动报名加入了。

    记者 杨云寒 摄

    我去的这天,是她第一次在洗衣房“上班”。她不止一次和我说,“这个工作很有意义,因为70岁以上的老人们真的很需要,趁我们还年轻,要多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除了“邻里帮帮团”的志愿者,加入进来的还有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人。吴站长说,洗衣房创新了“服务换服务”的机制,小哥们在送件途中,顺手帮老人们收送一次衣服,都可以换取1次免费洗衣福利。

    记者手记:

    是什么滋养了“共享洗衣房”这棵爱心树

    洗衣房的墙面上,画着一棵爱心树,树上有两片叶子,叶片上写着几行小字:“绍兴酒厂 夏季送清凉 捐赠矿泉水43箱”“马奶奶多彩公益团 端午慰问 捐赠了一箱粽子礼盒”。

    记者 杨云寒 摄

    吴站长说,“共享洗衣房”的建成和运营,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爱,所以,“共享洗衣房”每收到一笔捐助,社区都会在爱心树上贴这样一片树叶,这不仅是对每一份爱心的记录,也代表着街道、社区服务居民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决心。

    早在2009年,上羊市街社区党委成立了第一个“邻里值班室”,将服务居民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小区、庭院和楼道。往后的16年里,服务创新在这个社区一直没有间断过。

    2023年,上羊市街社区打造“邻里汇”品牌,通过“邻里值班室”汇民情,“邻里圆桌会”汇治理,“邻里公益汇”汇资源,“邻里帮帮团”汇服务,让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准,更有温度。

    “共享洗衣房”正是这颗大树上结出的又一棵果实。为了能让这项服务落到老百姓的心坎里,上羊市街社区监察联络站也将对此项目的长效性和满意度进行监督。

    和吴站长道别时,她告诉我,希望通过这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把“共享洗衣房”做得更扎实,“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和社会力量能够加入我们,也希望墙上的爱心树能早一点枝繁叶茂。”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