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社区串个门⑧|曾重金打造却很快落寞,钱塘江边这条老街终于焕新归来

潮新闻 记者 盛锐2025-06-04 04:09全网传播量19.4万
00:00
00:00
01闻堰老街自2022年花1.5亿改造后,开业不到一年即冷清。后经二次焕新,如今周末烟火更旺,00后店主林孜与母亲在此开福州小吃店,期待生意随客流增加而变好。
02闻堰老街重开后,35岁代驾李大哥常在此等单,端午假期生意佳。50岁衢州餐馆老板徐水根2021年开店遇冷清,坚持后客流回暖,现保本无虞,期待客流更大。
03闻堰老街运营负责人茅烨烽称,目前老街店面出租率近90%,定位“特色江鲜、夜生活”,结合本地文化打造老街特色。2024年初二次改造后开街,日均游客3000余人次,五一期间单日最高超8000人次。
04未来闻堰老街业态将进一步开拓,包括骑行、宠物等,营造24小时全天候业态,还将开发沉浸式文旅项目,与湘湖夜游路线串联,并计划引进艺术展览等年轻化体验。
05媒体持续3年关注闻堰老街,见证其从冷清到热闹的转变。意识到留住老街不仅需商业化改造,更需保留文化底蕴。如今闻堰老街重获热闹,期待其未来更好。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从2022年开始,我们就持续关注着钱塘江边的一条老街——闻堰老街。

当时,坐拥江景的闻堰老街,花1.5亿重金商业化改造,却在开业不到一年的时间中,从“刚开始人流量很大”的喧闹,走到了“店面多已关门”的冷清。

此后,我们曾多次报道,和不少关心老街的人一起,一直关注着它的命运。

这两天,住在江边的范范,也是2022年给我们报料的忠实读者,再次给我们发来消息:“家门口的老街二次焕新,真的热闹了很多,欢迎你们再来看看。”

这一期“我来社区串个门”,和我们一起,看一条老街的过去和现在。


复苏的闻堰老街 记者 盛锐/摄

复苏的老街,周末烟火更旺

00后店主:店铺新开,期待生意越来越好

闻堰老街旁的钱塘江江面开阔,一眼可以望见远处的西湖群山。

相较于过去,老街两头新建了停车场,竖起了“堰上时光”和“闻堰老街”两道霓虹灯架。

记者 盛锐/摄

整条老街被分为三个部分——坝上、主街和副街。

坝上基本都是大店,以闻堰码头为界,南侧是主打“日咖夜酒”的酒吧、咖啡店等年轻业态,北侧则为三江渔村、钱江渔村等江鲜大店。

闻堰码头的便利店,被改造成具有复古风格的咖啡店“码头咖啡”。

6月3日傍晚,码头边有轮渡靠岸,上下客之间,给老街带来傍晚的第一波客流。

记者 盛锐/摄

主街全长400米左右,从南往北走一遍只需10分钟。

同样以闻堰码头为界,南侧主打各种小吃、餐饮,而北侧主要为民宿、公寓。主街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店还没开门,或者还在装修。

老街上的指示牌、地贴、灯牌和装饰物也变样了,和原来的“港风”相比,更多的是和码头、渔村相关的元素,复古的风格也兼具了闻堰本地特色。

22岁的林孜,在自己的“冰屿小栈”里收拾着。林妈妈则在小店的外摆区域,招呼着每一个路过的客人。

来自福州长乐的她们,在闻堰老街卖的是家乡小吃——福州鱼丸、肉燕和长乐的特色冰饭。

林孜的小店 记者 盛锐/摄

去年来杭州的林孜,出于对美食的爱好,和妈妈一起开了这家店,“因为住在附近,我们听说要开盒马了,觉得这个地方的客流会有所带动,就决定来这里开店。店铺还挺抢手的,当时只剩下三间了。”

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小店开始试营业。“勉强能覆盖成本,冰饭是一个适合夏天的竞品,这两天妈妈准备早起卖早点,街上这块没什么竞争。”

林妈妈在一旁补充说:“人流量没有预想那么大,等人多点生意会更好。”

记者 盛锐/摄

多家小店都表示,工作日要等到晚上6点以后老街才会热闹起来,“周末客流更多,几乎是日常的两倍。”

店员们还说,自从副街的盒马开了后,老街热闹多了,带来了一波客流。

记者 盛锐/摄

重开的老店

看着账单一天比一天好

天色渐暗,老街上的人流多了起来。

江堤上有散步、跑步、骑行的人,小摊也都摆了出来。

35岁的代驾李大哥,骑上小电驴,在老街一处户外休息区等着当天的生意。

记者 盛锐/摄

住闻堰老街边上,每天代驾的第一站李大哥都会选择来这里。

他说,闻堰老街少说有10个代驾,大家按照个人分数的高低等待着系统派单。

“这里烧烤店、酒吧蛮多的,能接到单子,我最远出过杭州,那种单子一天一单就够了。”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李大哥忙了几天,“生意挺好的”。

按照李大哥的经验,假期后的第一天往往是生意较差的一天,所以他也做好了没单转场的准备。

记者 盛锐/摄

50岁的龙游老板徐水根,也趁着客人还不多,坐到户外的椅子上放松心神。

他的衢州餐馆“江河里”,正对着一条通往堤坝的爱情之路。

“我们是最早一批来到老街上的。”2021年,在好友的介绍下,徐水根就租下了这个店面。当时的老街,徐水根记得很是热闹,这也是他选择开店的底气。

老板、厨师、装修工人……很多事,他都亲力亲为。

但是,就在饭店装修好之际,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店没有开起来。徐水根和爱人回了老家,做了两年的散工。

街区的烟火 记者 盛锐/摄

2023年12月,徐水根再次来到闻堰老街,“江河里”正式对外营业。

彼时,老街正处于阵痛期,人流不好。起初的三个月客流一直上不去,看着入不敷出的账单,徐水根感受到了压力。

但想着老街过去的热闹,徐水根决定坚持:“这么好的位置,这么美的江景,没理由不热闹。”

随着江堤修缮完成,街道也组织了一些引流的集市活动,再加上后续盒马的开业,客流逐步回暖,徐水根和他的店攒下了一些老客。

记者 盛锐/摄

看着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的账单,徐水根的心稳了下来,“保本没问题,客流再大点就有赚头了。周末忙起来,外卖来不及,我就会停掉,人手、空间有限,优先保堂食。”

这时候,正巧落日,一轮红日悬于江面。

这是闻堰老街最美的景色。

记者 盛锐/摄

记者 盛锐/摄

老街店面出租率达90%

未来业态更多元,还考虑与湘湖夜游串联

“目前老街已经入驻商户58家,店面出租率近90%。”闻堰老街运营负责人茅烨烽介绍,二次改造过程中,老街明确了“特色江鲜、夜生活”的定位,结合闻堰本地文化、码头、轮渡、落日等元素,打造舌尖上的老街、烟火气的老街。

2024年年初,随着江河里、钱江渔村等江鲜商铺重装开业以及沿街餐饮酒吧陆续营业,二次改造后的闻堰老街正式开街。茅烨烽说,现在的老街呈现了两种风格——白天静谧,适合喝茶聊天吹江风;晚上喧闹,可以尽情将一天的疲累宣泄,“江堤打通后,吸引了一批义桥、滨江的顾客。晚上,很多骑行、跑步的爱好者都会来这里。”

老街的营业时间从中午11点一直持续至次日凌晨3点,日均游客达3000余人次,今年五一期间,单日最高人流量突破8000人次,“五一期间我们开展了两天的落日音乐会,效果非常好。暑假这样的落日音乐会还将和大家见面。”

未来,老街的业态将进一步开拓,包括骑行、宠物等,营造24小时全天候业态,让老街变得更多元。同时,还将深度挖掘鱼市、船坞等符号,开发沉浸式文旅项目,与湘湖夜游路线串联,并计划引进艺术展览等年轻化体验。

记者 盛锐/摄

记者手记

我们为什么花3年时间关注一条老街

随便拉住一个杭州人,也许都能给你讲一个老街故事。

杭州的老街,各有各的积淀,各有各的味道。

倾听和记录,关注和推进,这是我们3年来持续关注闻堰老街的原因。

曾经的闻堰老街,几经浮沉。

网红化、重金打造的港风,却水土不服,让老街很快门可罗雀,跌入冷清。

经过我们的关注、呼吁,当地开始深省,也开始慎重推进老街的再改造。

大家都深深意识到,要留住老街,除了商业化改造,更需要留住的是什么。

清河坊有了宋韵,才有底蕴;桥西直街有了历史,才有厚重……

如今的闻堰老街,有了江风,也重新恢复了热闹。

祝福它的未来,能越来越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我来社区串个门
相关新闻
20窝172只鸳鸯在西湖出生,2025年新生鸳鸯不完全报告
高温要来了!好消息是:不会持续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