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跨媒体艺术火出圈,中国美院毕业展一如既往受热捧

    潮新闻 记者 阮西内2025-06-03 09:34全网传播量14.5万
    00:00
    00:00
    01中国美术学院一年一度的毕业展成为杭城艺术盛事,今年吸引了近3000名毕业生的作品参展,在七大展区同时展出。
    02跨媒体艺术学院的创意微缩模型在社交网络迅速走红,一个15秒的视频就获得了超过5.5万点赞,体现了毕业展的高人气。
    03浙江美术馆展区人气火爆,美术馆取消了每周的闭馆日以应对持续半个月的毕业季展出,吸引了包括时尚青年和古稀老人在内的众多观众。
    04退休后的朱大伯认为年轻人的创意和想法非常值得学习,他赞赏学术成果走出象牙塔供社会鉴赏的做法。
    05任同学的版画作品《四时絮语》在浙江美术馆展出,她表示这是人生的高光时刻,希望通过展出自我勉励并继续坚持美术道路。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每年6月,中国美术学院的名字,便会成为喜爱艺术的杭城百姓口中的高频词汇,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国美”一年一度的毕业展又来了,它将开启全城美育时间。

    今年的毕业展汇集了近3000名毕业生的作品,在中国美术学院各校区及浙江美术馆等七大展区同时展出。

    “无尽的车站”。潮新闻记者 阮西内 摄

    前两天,毕业展刚一开放,在社交网络就掀起了讨论热潮。其中跨媒体艺术学院的创意微缩模型,更是迅速火出圈,有网友随手拍的15秒视频,就引来了超过5.5万点赞。

    6月3日,潮新闻记者来到2025国美毕业展的浙江美术馆展区,这里主要展出的是版画、油画,还有跨媒体艺术。

    毕业展人气火爆。潮新闻记者 阮西内 摄

    上午10点,浙江美术馆已经热闹起来,“因为国美毕业季的展出将持续半个月,这期间,美术馆取消了每周的闭馆日,从6月1日开始每天人气都很足。”馆内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在二层和三层的版画、油画作品区,人头攒动,不仅有充满活力的时尚青年,也有银丝闪烁的古稀老人。

    “这已经是第三次来看美院的毕业展了,年轻人的创意和想法非常值得学习。”退休后的朱大伯从爱上了油画到现在已经有10多年,他平时除了自己游历写生,还特别喜欢逛画展汲取灵感。

    虽然这次展出的都是学生作品,但朱大伯认为很值得,“当学术成果走出象牙塔,呈现在社会层面供大家鉴赏,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件很艺术的事情。”

    作品下的鲜花连成一片。潮新闻记者 阮西内 摄

    有趣的是,除了现场的人气,还能闻到阵阵花香。许多作品“脚”下,斜靠着各式造型的鲜花花束。受欢迎的作品前,更是鲜花连成一片,有几分摆不下的趋势,很是壮观,也给毕业展增添了一些温情。

    “有不少亲戚朋友知道我的毕业作品在浙江美术馆展出,专门过来给我献花。”任同学在自己的作品旁略带腼腆的说,她今年从美院硕士毕业,这次带来的是一幅名为《四时絮语》的版画作品。

    《四时絮语》。潮新闻记者 阮西内 摄

    作品是由四个场景构成,记录了任同学记忆里最重要的时刻,它们分布在春夏秋冬四季。“创作这幅版画,前后花了好几个月,真正开始制作历时大半个月。”她回忆,创作的时候每天只睡5个小时不到,剩余时间全部沉浸其中,“可以说做的时候废寝忘食了。”

    任同学表示,自己的毕业作品能在浙江美术馆展出,是人生的高光时刻,“也希望借此机会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自我勉励、继续坚持美术道路。”

    前两天风靡社交网络的跨媒体艺术装置,集中在美术馆一层展出。走进展厅,声光电装置从感官上刺激着每一位观众。

    其中,最火的要属办公室和车站的微缩模型。远远看去,只是一个很小的立方体,但凑近之后,发现内有乾坤。从不同角度,办公桌和铁轨在单面镜的加持下,实现了“无限回廊”的视觉效果,纵深感很强,“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重复场景,加上灯光和音乐,有种庄严和秩序感在其中。”观众小刘发出感慨。

    潮新闻记者 阮西内 摄

    潮新闻记者 阮西内 摄

    小刘是在社交平台看到这件装置以后来的,不少观展的年轻人,也会专门到这个微缩模型前驻足拍照。“虽然都说外行看热闹,但只要能引起大家共鸣,我觉得艺术欣赏不分人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