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不少企业主动作为、稳岗扩岗,积极培育就业增量,塑造人才优势。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传化集团将人才作为企业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每年投入超过1亿元用于职工技能培养,推动产业工人从“蓝领”向工程师转变,让职工掌握现代科技,参与到时代浪潮中来。
近日,传化化学大江东基地举行了一场人工智能工具赋能生产管理的培训,内容是AI大数据与数字化工具的运用。
传化化学大江东基地生产二部的副经理张抗是参加培训的学员,他是一名90后,2011年进入传化之后成为辅助工,现在已经是车间主管,进入生产管理相关岗位。
张抗在车间工作。受访者供图
“传化对员工的成长比较重视,进行人才梯队建设。职业培训提升包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有鲁班学堂、精益学堂等课堂。”张抗告诉潮新闻记者,平时对AI工具接触比较少,经过此次的技能培训,学到了不少AI技能。通过AI工具的赋能,为他在生产一线管理提供了帮助,不仅方便,还让生产效率有了显著提升。
在传化集团,像张抗这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AI与数字化工具的学习和运用中,让AI赋能生产管理。
5月26日,来自传化化学财务共享中心的杨傲早早来到“AI智能体创造营”培训现场。去年底他所在业务的财务条线数字化转型,成立财务共享中心,他有幸成为这个新部门的一员。作为新部门的成员,一切从零开始,对所有业务流程和工作内容都非常陌生。然而,正是这样的起点,让他意识到持续学习和快速适应的重要性。
杨傲积极参加了集团组织的技能培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了流程自动化的相关技能,使他能够更快地熟悉和胜任各项财务工作。同时,通过培训,他也可以在AI的辅助下,实现数据处理的智能化,提升效率,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分析判断和提升业务价值中。
师带徒签约仪式。受访者供图
传帮带,在传化集团是一个优良的传统。传化将传统“师带徒”模式升级为高层管理者对青年职工一对一带教,要求管理者既当教练又当讲师,将人才培养纳入绩效考核,实现经验传承与创新突破的有机统一。
张纪明是传化集团设备技术主任工程师,也是集团最早拥有个人工作室的技能大师,他作为个人工作室模式的带头人,已在企业内部培育出19个职工工作室。
张纪明说:“公司给我们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通过职工工作室,把企业的高技能人才集聚起来,让员工在技术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在项目中取得更多的成果与奖励。”
传化纺化事业部的冯一峻,六年前是一名刚出校门的技术“小白”,进入传化后,通过到多个岗位轮岗实习,学习工艺生产过程,为他日后产品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面对聚醚改性嵌段硅油闪点低的问题,冯一峻在两位师傅指导下,大胆尝试溶剂替换实验,结合工厂经验筛选高闪点溶剂组合,最终成功提升产品闪点并实现降本增效,受到市场欢迎。
传化集团重视人才梯队培养。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传化集团不断创新政策机制体系,让职工担当发展责任、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把企业发展与职工收入发展相联系,让职工在努力创造中实现分享。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面向未来,将持续稳岗位提技能,坚持依靠员工发展企业,打造新时代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队伍,做好企业变革创新的大文章,向着新质生产力方向稳步迈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