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旨在提醒公众关注肠道健康,预防消化道疾病。肠癌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在于早期发现。
71岁的张大伯(化名)平时身体健康,近半年,反复出现便血,开始以为是痔疮,没有重视,后来便血越来越频繁,大便也越来越细。张大伯的子女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做了就诊攻略,最终在病友的推荐下找到了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陈主任在日常诊疗中
消化内科主任陈冻伢了解到病情后,为张大伯安排了肠镜。
肠镜发现,直肠一巨大侧向发育肿瘤,占据肠腔约3/4周,直径长达7cm,更糟的是,该病灶距肛门口仅3cm,这意味着患者如果接受手术治疗将无法保留肛门。
张大伯想要保留肛门功能,陈冻伢向患者、家属建议,有一种不需要开大刀,内镜下就能切肿瘤的手术方式——ESD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经充分肠道准备,陈冻伢为张大伯顺利完成ESD术,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病理提示: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距离肠癌仅有一步之遥,如果患者没有及时完善肠镜并积极内镜下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近年来,肠癌发病率持续上升,但通过科学的筛查手段,可以显著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及时的内镜检查非常必要,仅10几分钟,就可以发现早期的微小的病变,另外还能进行内镜下切除,从而阻止一场消化道癌变。”陈冻伢说。
40岁以上人群、有肠癌或肠息肉家族史、长期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不良生活习惯(高脂低纤维饮食、吸烟、酗酒)等高风险人群需要及时筛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