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只是念了几句诗,怎么就把我看哭了?

潮新闻 记者 陈宇浩2025-05-19 07:30全网传播量594
00:00
00:00
01在《诗酒中国心》中,杨澜与秋瑾等历史人物对饮,展现女性力量。
0250岁农村妇女韩仕梅用诗歌站上联合国讲台,展现女性反抗与自我塑造。
03退休矿工曹会双的诗歌表达女性“被定义”之外的自我书写。
04秋瑾、陈衡哲、杨澜三代女性构成女性精神传承线,为理想权利而战。
05节目致敬历史上与当代女性的故事,展现女性觉醒与勇敢。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若一杯黄酒能穿越百年,那我愿敬她们的不甘、自由与热烈。

在第四期《诗酒中国心》的镜头里,杨澜泛舟鉴湖,隔水与秋瑾对饮。乌篷船缓缓划过水面,风吹动酒香,也吹来了时光深处的一束微光。

这一期的“酒”,不再只是微醺,也不仅仅是诗意的载体,它像一面镜子,照见那些在历史深处沉默太久的女性力量——无论是秋瑾、陈衡哲、杨澜的外婆,还是现实中的韩仕梅、曹会双……她们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坚韧抵抗命运,用一杯黄酒与一首首诗,让世界听到她们的声音。

50岁的农村妇女韩仕梅曾因包办婚姻陷入沉默,但后来,她用诗歌站上了联合国的讲台,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认识到自己的无限可能。她写道:“抓一把黄土 和成泥 重新塑造一个自己”,一句诗,穿越了旧秩序的缝隙,成为她反抗的武器。

这并不是孤例。那些由小女孩、农妇、女性外卖员写下的诗句,就像路边的野花——认真地开着,认真地爱着这个人间。这些诗歌或许不够精巧秀丽,但十分平和宁静、充满哲理。已经55岁的退休矿工曹会双女士写道:“生活不过是见招拆招,日子不过是因时制宜。”女性的表达,从来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写诗,而是为了在“被定义”之外,为自己书写新的定义。正如王蓉在节目中说:“她的力量,自带光芒。”

秋瑾、陈衡哲、杨澜三代女性,隔着百年历史,在节目中构成一条隐秘而有力的女性精神传承线:她们都曾在时代浪潮中选择站出来,为理想、为权利、为“说话”的能力而战。

秋瑾说:“衔泥有愿誓填海,炼石无才莫补天。”

陈衡哲说:“从今而起,我们要去造命。”

杨澜说:“真心的英雄就是在困顿中依然再次崛起。” 

她们曾是“例外”,如今,她们成为“共鸣”。

当女人不再裹脚;当第一位女研究生、第一位女飞行员出现;当现代女性开始拥有“出走的决心”,当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成为自己,我们看到的,是女性书写的诗,也是她们亲手酿造的命运。

这杯酒,敬她们的柔软,也敬她们从不低头的脊梁。那些沉默的、委屈的、奋起的、温柔的、悲壮的女性故事,在《诗酒中国心》的酒杯中轻轻晃动,一饮而尽,是千年风骨入喉,也是当代女性觉醒的火光。 

这个春天,让我们一起为她们干杯——敬那些“在诗里重获锋芒”的女性,敬那些“用黄酒温暖自己”的时刻,也敬那些“哪怕一个人,也要活成一个春天”的勇敢灵魂。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李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