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碎布头变眼睛、变蝴蝶、还变村景?杭州余杭乡村无界美术馆惊呆塞尔维亚人

    美术报 沈秋妍2025-05-19 03:15全网传播量10万
    00:00
    00:00
    015月16日,杭州余杭西溪源村举办智慧堆绣非遗技艺交流活动,展出了“蝶恋花”系列作品,吸引了塞尔维亚非遗研修班成员参与体验,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02洪复旦作为文化特派员,在西溪源村推动非遗传承,利用当地布艺习惯与原材料优势,引导村民和外国友人体验智慧堆绣制作。
    03塞尔维亚非遗研修班成员在西溪源村乡村无界美术馆体验堆绣制作,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种贴近生活的体验很有意义。
    04西溪源村的景色成为智慧堆绣的创作灵感,洪复旦带领同学们以村景为原型进行创作,作品处处是景、步步生情。
    05智慧堆绣工坊负责人吴瑛表示,未来计划将智慧堆绣发展成丝巾、半成品包等产品,希望智慧堆绣能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欢。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杭州余杭西溪源村乡村无界美术馆正在展出“蝶恋花”系列智慧堆绣作品,一只只五彩的蝴蝶振翅而飞,来自塞尔维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研修班的成员看得眼花缭乱了!

    活动现场

    智慧堆绣作品 “蝶恋花系列”

    大朋友、小朋友,一起来做堆绣

    塞尔维亚科索沃文化教育协会文化事务高级顾问德扬·波维奇正在小心翼翼地把一片碎布填进铃兰的花瓣图样中,他说,“在塞尔维亚,铃兰花象征着好运和美好的祝愿。”

    文化特派员洪复旦专门选择了塞尔维亚的国花铃兰作为大家学习堆绣的对象,他和团队的伙伴们都怀着共同的美好祝愿——希望将中国的传统非遗技艺介绍给世界。

    洪复旦在介绍智慧堆绣

    洪复旦在点评智慧堆绣作品

    5月16日,绣色生韵——智慧堆绣非遗技艺的传承密码与创新实践暨闲林街道西溪源村“余杭传统布艺(拼布与堆绣)”项目交流活动在杭州余杭西溪源村洞山村口美术馆成功举办。

    现场,浙外民艺社原社长、西溪源村拼布与堆绣非遗项目申报传承人沈舒桐正讲解着堆绣制作步骤,而闲林小学德拼布社团的小朋友们为这些外国朋友们示范着制作过程。

    小小非遗传承人童瞳虽然是个小男孩但是尤为心细,做出来的堆绣作品非常精致。现场,他像个熟练工一样,碎布在他手里翻飞两下就乖巧地待在它应在的位置上,研修班的外宾也是连连惊呼“wow”。

    闲林小学拼布社团的学生正在指导研修班成员制作智慧堆绣

    闲林小学拼布社团的学生正在指导研修班成员制作智慧堆绣

    现场嘉宾与制作的智慧堆绣作品合照

    “西溪源回望绣成堆”

    主持此次活动的洪复旦是西溪源村的常客。

    2024年6月,他就作为浙江外国语学院美术·文化创意研究所所长和闲林街道艺术乡建驻村艺术家,又以区级文化特派员的新身份来到闲林街道西溪源村,从艺术乡建和乡村美育的视角,为这座村落注入了新鲜的文化气息。

    西溪源村的景色宜人,村南有万丈山、午潮山,村北有象山、狮子山、青龙山、白虎山,可以说整个村庄都坐落于群山之中,而山清水秀的宝地孕育了智慧的人民。

    洪复旦起初来调研的时候,发现这里有很多村民本来就有做布艺的习惯,而且村里从前还产出一种比较粗糙的棉织品,这意味着制作百纳衣,这里有原材料的优势。他感到很激动,“这就是老百姓的智慧,就地取材,哪一个‘材’都能做好、做巧,那智慧堆绣一定不在话下。”

    西溪源村洞山村口美术馆智慧堆绣作品“蝶恋花”系列展出中

    这次洪复旦将塞尔维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研修班的活动放在了西溪源村,洪复旦有自己的考量,“很巧的是,我收到这个交流活动的消息时,刚好这里的乡村无界美术馆作品展出开始,设计讲课课题时就明确要解读‘智慧堆绣传统密码’,我心想在教室里远不如在乡村无界美术馆里,最好的就是来村里亲身体验。走进非遗项目的发生地、走近非遗文化浸润的环境和人群里,这样就会更深切地理解。”

    塞尔维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研修班成员正在体验堆绣制作

    现场体验智慧堆绣的成品

    多彩文化,艺术无界

    虽然塞尔维亚与中国远隔千里,但是文化并没有国界。

    此次塞尔维亚民俗博物馆馆长萨沙·斯雷奇科维奇对这次的活动评价很高,“这次体验对我们大家来说都很新奇,我们国家虽然也有相似的布艺,但是都存在于博物馆和美术馆里,并没有那么贴近普通人们,所以真的收获很大。”

    除了“蝶恋花”系列,还有一幅幅乡景图也被用堆绣的方式呈现出来,洪复旦带领着浙江外国语学院民艺社的同学们走进西溪源村里进行创作。村里的一棵树、一条路、一栋房子都是创作的“模特”,可以说处处是景、步步生情,这真的是用心堆成的作品。

    以村景为原型的智慧堆绣作品

    此外,美术馆的黑科技——“无界魔镜”,尤其受到研修学院成员的欢迎,他们在“魔镜”前一键变装成智慧堆绣世界里的“洋公主”和“洋公子”,可以说完全颠覆了自己的形象,很多成员都表示有机会还想尝试穿上真正的汉服。

    “无界魔镜”生成的照片

    塞尔维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研修班成员赠送他们的传统鞋子Opanci

    虽然长着不同的模样、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是却在此刻为同一件事而雀跃。智慧堆绣工坊负责人、堆绣非遗传承人吴瑛介绍,“智慧堆绣的美是雅俗共赏的,未来,我们还可能把智慧堆绣发展出丝巾、半成品包等产品,希望让智慧堆绣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欢。”

    一只只蝴蝶仿佛正在飞出西溪源村,飞向更广大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

    沈秋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