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重量仅45克,这款来自杭州的AI智能眼镜很有“眼力见”

    潮新闻 记者 黄慧仙 通讯员 邓冬梅2025-05-10 06:20全网传播量11.8万
    00:00
    00:00
    01刘宇,一名盲人按摩师,近期开始使用“小欧”AI智能眼镜,该眼镜由杭州联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能辅助他出行避障、读书看报。
    02Homer好马智能眼镜专为视障人群设计,采用Om多模态大模型技术,通过云端“智慧大脑”处理信息,以语音播报形式传达给用户,续航长达8小时。
    03研发团队通过数据训练和算法优化,打造专属视障人士的多模态大模型,提升物体识别准确率和反应速度,目前识别准确率已提升至90%以上。
    04自去年以来,已有近百人次参与产品测试,团队根据反馈不断优化产品。计划于今年6月进行首次产品发布。
    05联汇科技CEO赵天成表示,未来团队将探索更多智能眼镜应用场景,满足记忆衰退、视力下降的老年人等更多人群需求。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测试志愿者正在使用智能眼镜。 受访者供图

    “出行模式。”“识别已开启,前方来人1.6米,前方汽车2.4米。”

    “我手上拿的什么?”“拿着的是布洛芬缓释胶囊……”

    38岁的刘宇是一名盲人按摩师,目前在杭州从事康复治疗工作。从家到诊所这段一两公里的路程是他每天的必经之路,他同时还是一个科技发烧友,喜欢鼓捣一些小发明,并自学了编程。

    此前,他这些行动的开展主要依赖于听读软件和盲文,而最近两三个月,他身边多了一个得力小“助手”——“小欧”,一款AI智能眼镜。开头这段对话正发生于他和“小欧”之间。

    刘宇告诉记者,这款智能眼镜能在路上充当他的“导盲犬”,并帮助他读书看报,甚至还能帮助总结文字大意。“现在我用的最多的就是出行避障功能,给了我很多帮助,戴上它,想去哪儿都比较方便。”

    “小欧”由杭州联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大名叫Homer好马智能眼镜。

    Homer好马智能眼镜。 受访者供图

    据联汇科技CEO赵天成博士介绍,去年下半年开始,团队结合Om多模态大模型技术,打造了这款专为视障人群设计的智能辅助设备,其运作原理是在一款加装了视觉摄像头的眼镜中嵌入“智能体平台”。当摄像头将看见的事物传导到云端,云端的“智慧大脑”便开始处理接收到的信息,并在思考后迅速传达给用户。

    “我们在智能体平台上的研发已有三四年时间,从硬件研发到智能终端应用,我们起初主要用于赋能摄像头等机器设备,后来在大量的市场调研中,开始进一步关注人类不同群体需求。像视障群体对于视物、空间感知等就有着很多刚性需求。”赵天成说,目前市面上可供视障人群使用的AI眼镜技术迭代较为缓慢,功能并不齐全,且价格昂贵,这也更坚定了他们为视障人群开发AI智能眼镜的决心。

    记者看到,该款智能眼镜个头并不大,拿到手上也十分轻便,与普通墨镜“体型”相仿,中间位置配置有一颗摄像头。据联汇科技产品经理陈高云介绍,眼镜重量只有45克,靠近耳侧配置有骨传导耳机,可在云端“智慧大脑”处理完信息后,通过语音播报的形式传导给用户。相比目前市面上已有的AI眼镜,Homer好马智能眼镜续航能力较长,可达8个小时左右,基本上能满足视障人群日常使用需求。此外,眼镜可以外接移动电源,边用边充,大大减轻续航焦虑。

    “目前,Homer好马智能眼镜拥有出行模式、阅读模式及生活助理模式三种模式,像生活助理模式,即在一些生活细节上,如帮助用户挑选衣服,提供穿搭建议等方面发挥作用。”陈高云说。

    自去年以来,研发团队先后邀请了近百人次测试志愿者参与产品体验。

    据另一位测试志愿者易霖(化名)介绍,测试初期,“小欧”的频繁播报曾一度让他困扰不已。“比如‘右边3米店铺正在促销’‘前方1米地上有落叶’等,这些非必要信息很容易掩盖关键风险的提示。”易霖坦言,信息多了之后,有时候他要站在那里缓一缓,过滤掉无效内容再继续前进。

    对此,联汇科技Homer好马智能眼镜产品的研发团队从数据训练、算法优化等方面入手,打造出了一个专属视障人士的多模态大模型。以易霖困扰的行走场景下的“核心信息要素”为例,大模型将“障碍物、交通信号、台阶”等设定为重要信息,“广告、植物”这类则标注成次要信息。有了“最强大脑”加持,与传统避障眼镜相比,小欧拥有了更为丰富的物体识别、属性标签以及时序画面分析能力,能够实时动态感知周围环境。

    同时,相比一些娱乐性应用的AI眼镜,在视障人群日常生活等严肃场景中的应用,也对智能眼镜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起初测试时,智能眼镜的反应速度较慢,接收信息后往往要等好几秒才能处理完成,但在现实场景中,几秒的延迟有时候就会让用户撞到障碍物。”赵天成说,在经历对AI的反复调试和不断提升3D空间感知技术后,目前,该款智能眼镜的反应速度已提升至几百毫秒,识别准确率也提升至90%以上。

    据悉,目前,依托于视障志愿者的测试数据及多次优化调整,Homer好马智能眼镜计划于今年6月进行首次产品发布。

    赵天成的目标不止于此。他说,在测试阶段他们也发现,不少记忆衰退、视力明显下降的老年人也有着这方面的需求。传统眼镜与科技的融合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未来,团队将探索更多智能眼镜落地的应用场景,让更多人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植入脑机接口 19岁患者脑控玩上了“黑悟空”
    7公斤“背包里的康复师” 普陀这家企业让智能康复走进家庭
    15分钟快充、座舱功能升级……来上海车展体验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
    浙里寻新记|西湖边长出"温柔触手",姜汉卿教授的柔性机器人革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