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杭州余杭:一堵围墙“堵”出邻里怨 “十能”工作法重系“和谐扣”

    潮新闻 通讯员 黄炳容2025-05-08 09:16全网传播量2万
    00:00
    00:00
    01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潘板桥村网格员小宓成功调解邻里纠纷,获村民好评。双方因围墙界限争执,经小宓引导至法律服务驿站调解,最终达成协议。
    02小宓运用“十能”工作法,联动多方成立调查组,实地勘察并走访村民,厘清矛盾根源。争议地块原为公共茅坑,后无明确权属证明,导致双方争执。
    03经多次协商,董先生按约定界限修建围墙,双方矛盾得以化解。村民感慨网格员小宓的调解作用,避免纠纷升级。
    04潘板桥村计划持续深化“十能”工作法应用,通过主动巡查和多部门协同,推动矛盾就地解决,为村民营造和谐环境。
    05网格员小宓的精准调解和专业能力,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关键,展现了基层治理的有效性。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潘板桥村网格员小宓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起因围墙界限引发的邻里纠纷,经多方协调后成功化解,获村民点赞。

    事发当日,村民董先生与邻居芮女士因围墙修建界限问题发生争执,双方情绪激动,芮女士的丈夫蔡先生甚至躺在施工处阻止作业。网格员小宓立即介入,安抚双方情绪,并引导至村公共法律服务驿站展开调解。

    为厘清矛盾根源,小宓依托基层治理“十能”工作法,用“访”能联动村调解员、综治办、派出所及村委成立调查组,实地勘察围墙位置,走访村民核实历史归属。经了解,争议地块原为约8平方米的公共茅坑,位于芮女士房屋前方,后被董先生购得。因年代久远,地块拆除后无明确权属证明,双方对界限各执一词。再以“调”能分头与双方沟通,村干部同步介入调解,引导换位思考。

    经多次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协议。董先生按约定界限修建围墙,承诺不占用芮女士所属区域。矛盾圆满化解后,双方感慨道:“多亏网格员小宓‘穿针引线’,否则真不知要闹到何时。”

    下一步,潘板桥村将持续深化“十能”工作法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通过主动巡查、多部门协同和精准调解,推动“小事不出格,矛盾不上交”,为村民营造和谐生活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

    周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