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碧绿的湖水荡漾着美丽的梦想;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美丽的梦想期盼明珠耀眼在东方……”
5月5日下午,杭州市市歌《梦想天堂》的旋律在杭四中下沙校区音乐厅响起,将“艺启未来,让美发生——浙江省第三届学校美育研讨会暨杭州第四中学美育成果展示活动”推向了高潮。
图为浙江省第三届学校美育研讨会暨杭州第四中学美育成果展示活动现场。学校供图
杭州第四中学党委书记倪子元以“以美润心,立德树人——杭州四中美育浸润的实践与探索”为题,汇报了杭州第四中学美育浸润的实践与探索。
倪子元从“课堂浸润”到“文化滋养”,从“学生成长”到“精神传承”分享了“美”的杭四中理解和杭州第四中学方案。这些举措也指明了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努力的方向,即要让美育真正成为四中人一生受用的“必修课”。在他看来,美育是“五育融合”的关键纽带,类似当天的展演活动,杭州第四中学每年常态化举办的有十余类,像音乐会、迎新汇演、合唱节、艺术团专场等,覆盖全体学生,确保“人人有舞台”。
图为浙江省第三届学校美育研讨会暨杭州第四中学美育成果展示活动现场。学校供图
在杭州第四中学的莺之语合唱团,声乐艺术特有的育人本质正在不断凸显。该校高三学子李新佑,面对高考冲刺仍坚持合唱,从“偶尔请假”到考前自信承诺“1000%能来参加此次音乐会”,他在繁重课业中学会协调。最近这次月考他也考出了年级第三这一个人最好成绩。已考入浙大医学院的杭四中校友焦瑞玲有着双重身份:四中莺之语团友、浙大文琴团员。她在杭州第四中学的三年从未缺席“莺之语”的排练、表演……
本次活动也邀请到来自各地市的城市、海岛、乡村等不同区域的美育实践优秀代表,他们分别从具身美育、乡村美育破局、海岛美育生态等维度,展现浙江美育多元发展图景。
如温州市少年艺术学校教研处主任林扬帆分享了该校通过身体参与、戏剧链接、全过程艺术实践等方式,构建具身化审美体验空间,融入地方文化与公益行动,拓展美育边界,促进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实现全面发展。杭州市余杭区中泰小学副校长王琦介绍了该校以竹笛文化为根,构建“一笛引领、众艺共生”美育体系,开发校本课程,激活乡土资源,通过多元艺术社团滋养学生心灵,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美育品牌矩阵等。
图为浙江省第三届学校美育研讨会暨杭州第四中学美育成果展示活动现场。学校供图
研讨会现场,一场美育专家沙龙引发现场观众数次鼓掌。
著名指挥家、浙江音乐学院教授、博导阎宝林认为,美育需摒弃功利思维,社会应认识到美育是"慢工程",从孩子的一生考虑,美育是能塑造让人终身受益的思维方式与情感体验的。学校美育教育一定要根据自己学校现有的师资和现有的资源量体裁衣。他以杭四中音乐老师戴树林老师30年深耕校园合唱的美育经历为例,指出美育浸润行动更需要一大批有爱心、有韧劲、有恒心的专业教师。
浙江省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长、省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杜宏斌从数据上分析,美育满意度高的学校,学生文化课成绩(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更优,且学习幸福感更强。说明美育重在培养感性素养与健全人格,而非功利化提升分数。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孩子学会尊重、学会信任、学会合作,培养责任心,提升勇气、谦逊、宽容、自律、自信等美德。
在活动的最后,杭州第四中学莺之语合唱团、浙江大学文琴合唱团、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天杭之声合唱团、杭州市余杭区中泰小学“我们”合唱团再度登场,大、中、小学生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最美的歌声深情表达了学子们的赤子深情。现场观众自发加入合唱,将美育浸润的情感融入歌声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