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字短情长。
再多不舍,终究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之前报道:“0375 6015”,还有最后三天,好好和杭州电报道个别吧)
2025年3月24日,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发布消息:杭州地区电报服务将从2025年5月1日起全面停止。
这意味着今天(4月30日)将成为杭州地区电报服务的最后一天。
按照公告,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武林营业厅的服务时间将于20点30分结束。
傍晚6点30分,距离营业厅结束服务还有2小时,潮新闻记者来到营业厅。
来发最后一封电报的人很多。
记者 谢春晖 摄
日落之后,武林营业厅里人气依旧这么旺的景象很少见。
门口,贴着一张运营公告:4月30日17点30分至20点30分期间,武林广场营业厅除应急业务(缴费、复机、补换卡、购机)、电报业务除外,暂停办理其他业务。5月1日起恢复正常。
记者 谢春晖 摄
显然,今晚要把时间留给电报。
“为最后一封电报而来。”一位埋头在受理单上写文案的年轻人说,像是在跟一个时代告别。
来发电报的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
95后杭州小伙小于说,自己在滨江区上班,下了班就往市中心赶。“一路上还挺忐忑的,怕发不了最后一封电报。”他说,特意查过营业厅的营业时间,是到晚上8点半。“我怕今天人太多,会提前结束。”他笑笑说,也算赶上了。
▲记者 谢春晖 摄
在营业厅一角,一位年轻人正奋笔疾书,他今天要发20多封电报。“不是发给自己的,是帮网友代发。”
他说,在一些论坛和社交平台上有一些不在杭州的网友也想留一封电报,就来帮忙。
家在钱塘区的初三学生钟宸准备发电报,妈妈陪孩子来。
记者 谢春晖 摄
“昨晚11点多他跟我说,想来发最后一封电报,我下班就带他来了,连晚饭都没吃。”钟宸出生的年代,智能手机已开始普及,他连固定电话也很少见到。对电报的认知就是电影里,发报人带着耳机用发报机敲出摩斯密码。
钟宸说,马上他就要中考了,他想给自己发一封电报,祝自己中考成功上岸。
▲记者 谢春晖 摄
记者 谢春晖 摄
“我想发一封电报给杭州最后一位专职电报员任师傅,祝他一切顺利。”B站up主王腾一也特意在最后时刻来发电报。
大半年前,由于他的一条记录视频,引起大家对杭州电报业务关注。
潮新闻·钱江晚报也在王腾一发布视频后跟进采访。
记者 谢春晖 摄
此后,杭州电报业务引起全网关注。
“之前是你们一位名叫章然的记者采访了我。”王腾一还记着最先采访的浙江媒体。
巧的是,就在今天下午,章然当妈妈了。
在现场,记者与王腾一决定给章然和她的宝宝发一封电报。
▲记者 谢春晖 摄
记者 谢春晖 摄
“希望她工作一切顺利,也祝她的宝宝拥有美好人生。”王腾一说。
一位退休多年的电报员也赶来告别。
老人叫高松林,今年83岁。他说,1958年参加工作时就是电报员,一直干到退休。
回忆曾经的岁月,高老很感慨。“那时候电报对于大家的生活来说非常重要,传递的都是最重要和紧急的消息。”老人说,那时候一般的电报4小时内就要送达。“把每一封电报准时准确送达,是我们的责任。”
记者 谢春晖 摄
现在,杭州的电报业务要与大家告别了,高松林说感觉很复杂,会有不舍但不会难过。“现在的时代多好啊,通信越来越发达,这是好事,要高兴。”
得知杭州要停止电报业务后,老人来过好几趟营业厅,也发了好几封电报。“最后一次发了。”高松林拍了拍随身的小背包,说最后一封电报发给自己,内容就不告诉大家了,要等到最后一刻去办理业务。
“电报服务要停止了,但在我的心中,电波永不消逝。”
工作人员认真完成到场每一个人最后的电报办理。“8点30分前进入大厅的,都可以完成办理。”
▲记者 谢春晖 摄
晚上8点30分,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武林营业厅的大门缓缓关上。
晚上9点,杭州电报员任宏来到营业大厅。“电报受理虽然要停止了,但我的工作还没有停止。”
▲记者 谢春晖 摄
他与高松林,两代电报员在受理大厅聊起了电报往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