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城区湖滨街道举行孤独症日友好联合行动系列活动

潮新闻 记者 楼纯2025-04-30 08:14全网传播量313
00:00
00:00
012024年,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启动助残助困创业共富项目,以“湖滨晴雨”公益伞为载体,融入孤独症青少年画作,投放于商圈,提升公众对残障融合的认识。
02该项目通过“艺术疗愈+商业循环”机制,帮助孤独症青少年表达情绪、实现价值认同,同时实现公益资源可持续流转。孤独症少年的画作成为“行走的艺术展”。
03首批150把爱心伞提供7天免费租借,采用“1户心智障碍家庭+1名志愿者”结对维护模式,既保障品质又为特需家庭创造参与机会。
04公益伞不仅提供遮风挡雨的功能,更成为湖滨街道共富理念的流动展板,倡导残障共富的社会理想。市民方女士表示,撑开一把伞即参与爱的共建,意义非凡。
05项目助力孤独症群体参与公共生活,用城市温度消融障碍,让共富愿景照进每个角落,强调即使被诊断为孤独症,他们依然可以拥有美好人生。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由杭州市上城区星觉醒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的2024年湖滨街道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助残助困创业共富项目全面启动。该项目以“湖滨晴雨”公益伞为载体,将孤独症青少年的原创画作融入伞面设计,这批即将投放于湖滨核心商圈的爱心伞,将展开一场“艺术共融”的社会实践。作为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友好联合行动的重要环节,在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更构建起孤独症群体从“受助者”向“共富共建者”转型的赋能平台,提升公众对“残障融合”友好理念的认识。通过艺术创作与社会服务的跨界融合,实现公共服务的温情升级,共同构建友好包容的城市新图。

“湖滨晴雨”公益伞杭州新华影都站点

设计背后的共富密码

晴雨同行—共享彩绘伞行动,融合公益、艺术、社会融合与残障共富,以“艺术疗愈+商业循环”机制,一方面通过绘画创作帮助孤独症青少年实现情绪表达与价值认同,另一方面依托智能伞桩系统实现公益资源可持续流转。艺术赋能,让孤独症群体被看见。孤独症少年笔下的《秋色》伞面,展现江南诗意的同时,也是孤独症家庭心路历程的写照,让每把伞成为“行走的艺术展”。共享循环,让温暖可感知可触碰。首批投放的150把爱心伞配备7天免费租借服务,结合“1户心智障碍家庭+1名志愿者”的结对维护模式,既保障服务品质,又为特需家庭创造社会参与机会。

一把伞,一座城,一群人

每把伞都是湖滨街道共富理念的流动展板。当彩绘伞在街头流动,承载的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关怀,更是一场无声胜有声的社会倡导。在这里,艺术成为沟通的桥梁,商业成为善意的杠杆,每一次“租借”或“购买”的选择,都在为“残障共富”的社会理想投票。正如一位借伞市民方女士所言:“以前觉得这个群体离我们很远,要帮助他们可能需要很宏大的行动,现在发现,每撑开一把伞就是参与了一次爱的共建,还是很有意义的。”

孤独症不等于自我封闭、内向、不说话,也并非都是天才;关注孤独症人士,远比孤独症更重要。在湖滨街道的指导和支持下,在提升公众科学认知的同时,助力孤独症群体参与公共生活实践,用城市温度消融障碍,让共富愿景真正照进每个需要被看见的角落。即使被诊断为孤独症,他们依然可以过好一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