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上过钱江晚报头版的小吃店搬家了,我们帮吆喝:新店就开在不远处

    潮新闻 记者 施雄风2025-04-29 11:53全网传播量17.9万
    00:00
    00:00
    01李牡丹是杭州“河波小吃”的一员,诚信经营20余年,曾登报受鼓励。
    024月因租金等原因,“河波小吃”搬至新华路,开业初期客流量大幅下降。
    03老顾客们得知消息后纷纷询问并回归,给予李牡丹很大支持。
    04附近居民和快递外卖小哥也逐渐发现新店,生意逐渐回暖。
    05新店装修清爽,价格味道不变,位置虽变但口碑犹存,位于新华路39号。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4月29日凌晨2点半,李牡丹照例往炸锅里添上了满满的新油。

    半个多小时后,第一轮油条下锅,顾客还没来,她暂时得空靠在案板旁稍稍休息几分钟,心里算着油温和炸制时间。

    再过个把钟头,牡丹就要和丈夫一起揉面擀面,把烤得脆香的葱油烧饼摆上架子。“还要做茶叶蛋、豆浆、稀饭等等,忙到晚上10点多才能回家。从月初搬过门面后,我们就一直是这样的工作状态。”

    李牡丹是杭州“河波小吃”的一员,她和家人一起撑起了这家小店,此时的她看上去有些憔悴,说话时还红了眼眶。

    “我们也想多睡一会儿,但这个特殊的时候,在店里多待一会儿,认得我们的老客就能知道,我们的店只是搬了,不是关了,尽量多保住一点回头客。”

    李牡丹一家正在新店忙碌。 记者 施雄风 摄

    靠着20多年如一日的诚信经营,李牡丹和她的小店曾登上2024年1月22日的《钱江晚报》头版。

    那年是牡丹把老店迁来拱墅区长庆街的第二个年头,她拿着印有她照片的报纸说,有了这份鼓励,“河波小吃”更要牢牢守住以质量为本的开店初心。

    李牡丹与《钱江晚报》头版报纸合影。 记者 谢春晖 摄

    今年3月,因租金等种种原因,“河波小吃”不得不另寻新址。“千挑万选,我们把新店开在了距离长庆街一个拐角的新华路上。守店不易,我们做的本就是社区生意,门面搬太远,生意保不住。”

    说到这里,牡丹没忍住流下了泪水。

    她告诉记者,4月7日新店开业当天,客流量急转直下,相比前一日几乎少了一半。“我心里很急,甚至有了一种3年前刚来这个街区开店时的恐惧感,担心小店的未来。”

    好在,第二天不少老客开始给牡丹打电话,询问她为何突然关店,以后还做不做小吃,新店打算开在哪里……

    一一解释清楚后,李牡丹觉得这些老客的问候是对她最大的宽慰,“河波小吃”搬了,但口碑还在。

    “有个临平的老客听说我的情况后专门来了一趟,买了不少东西,她叫我要加油,要坚持下去。”

    河波小吃店的生意回温。 记者 施雄风 摄

    “新店装修蛮清爽,面积好像小了一点,不过价格和东西都没变,味道一样的,分量足。多走几十米而已,我还是高兴来的。”张奶奶住在附近,打包了两幅油条烧饼,她是昨天听邻居讲起才知道“河波小吃”换了个位置。

    中午时分,往常在“河波小吃”解决中饭的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也来了。其中一位表示,他觉得现在的门面比原来更好,正对着一条巷子,招牌显眼了不少。“这里价格便宜,吃得饱,我只要在这附近跑单就会来”。

    经过大半个月的坚守,现在生意慢慢好起来了。

    作为李牡丹的老朋友,我们也想帮她吆喝一声:小店只是搬家了,没有关门,就开在老店不远处的新华路39号。

    河波小吃新店门头。 记者 施雄风 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