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传化慈善基金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乡村医生》调查报告发布会暨第三届清华·中国社会调查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乡村医生》是中国首部聚焦于村医群体的系统调查研究报告。
发布会现场
在新书发布会现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天夫提到,传化慈善基金会对清华大学社会学、对清华大学社会调查的支持已有八九年,双方合作非常紧密。沿着沈原教授开启的清华社会调查的脉络,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支持下,把清华社会调查网络做起来,逐渐有了与传化系列新书的发布,有了清华社会调查的网络连接会议。
传化集团副总裁、传化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徐迅表示,村医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与老百姓需求的连接点,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离不开每一位村医的力量。希望通过系统了解村医的工作与生活状况,了解乡村基础医疗发展现状,让更多的人理解村医、尊重村医,唤醒更多人对于村医群体的关注,从而为建设更好的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素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徐迅
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国乡村医生》调查报告。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孙秀林介绍了《中国乡村医生》调查报告的背景、乡村医生的群体概况、职业选择和发展、工作内容、收入水平、村民就医选择等,揭示城乡一体化对基层医疗体系及对村医的影响,勾勒出当今中国基层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这种变化背后所蕴含的结构性力量,从而深入理解整个国家、社会正在或未来可能发生的结构性变迁。
《中国乡村医生》发布
会上,清华大学社会系教授沈原、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就《中国乡村医生》调查报告展开分享和探讨。
沈原表示,变化中的中国社会需要社会学人一个群体一个群体去研究,要把力量配置到还没有聚焦、还没有热点研究的方向。《中国乡村医生》在一些具体细节,比如村医的本地属性、性别、诊治手段等方面,都可以深入挖掘。而且通过村医,要看到社会变迁、医疗制度的变化问题,并去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更好地往前推进。
沈原
文军表示,需要建立从政策到调查到实践的全链条,帮助村医发展,让调查能真正发挥作用。
何雪松表示,村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社区里面是一个连接点,可以做很多工作;村医背后的医疗体系折射出的是共同富裕,医疗均等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将数字赋能结合起来,让村民接受更好的服务。
从脱贫攻坚到健康中国,村医发展、村民健康始终是国家的牵挂,也一直是传化持之以恒履行的社会责任。未来,传化会持续参与到健康乡村的建设中去,探索出一套可复制的健康乡村新模式,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传化力量,也期待与社会各界一同持续关爱村医群体,见证健康中国行动的全面实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