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扎堆发报像“赶考”,有00后一口气填了30多封电报

潮新闻 记者 俞叶波 张鑫2025-04-27 11:48全网传播量10.9万
00:00
00:00
01杭州电信武林营业厅迎来电报发报高峰,5月1日服务将停办。一位“00”后无线电爱好者小李专程赶来,计划发出40多封电报。
02昨日营业厅发出1300多封电报,不少人从全国各地赶来“打卡”,体验传统通讯方式。武林营业厅紧急抽调业务骨干,全力服务客户。
03老电报人任宏即将退休,仍在站好电报业务的最后一班岗。他展示用电报码打字,回忆起当年背诵汉字编码的艰辛。
04电报业务黄金年代,投递员日程满满,一天跑上百户人家。老投递员曹迪斐回忆起当年的忙碌与喜悦,称自己为杭城“活地图”。
05杭州电信陈列馆陈列着BD055型电传机等珍贵文物,见证着通讯技术的时代变迁。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今天的杭城暖意融融,穿短袖出门正合适,可要说哪里最“热”,还得数杭州电信武林营业厅的发报柜台。

“这小伙子一大早来的,连饭都顾不上吃,已经填了30张电报单子。” 武林广场营业厅店长蒋小叶向记者感慨。顺着她的目光,一位身着灰色夹克的小伙正低着头,在淡绿色的电报单上奋笔疾书,专注的模样就像在考场答卷。

营业厅成了“考场”,昨日迎来发报高峰

小伙姓李,是一位在萧山工作的“00”后,也是一位无线电爱好者。

得知杭州地区电报服务将于5月1日全面停办后,他赶忙向公司请假,专程赶来。这次,他打算一口气发出40多封电报,寄给同学、老师和朋友们。

发报前,小李就和朋友们对好“暗号”——有人指定要两句诗,有人发来精心编辑的长段文字。他打开写得满满的手机备忘录,将内容工整誊抄在电报单上。

来自萧山的小李 记者/摄

“每个方格里都藏着期待”, 小李的笔尖在电报专属的格式中快速移动,“等这些文字变成电波飞出去,再落到纸上,多有意思!”

以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这种带着“时光滤镜”的仪式感,成了年轻人扎堆发报的动力。

柜台另一头,来自上海的王先生正和同事埋头书写。“杭州离得近,我们专门来打卡。” 王先生边说边仔细核对电报内容,“除了给亲友寄,我还得留一封给自己。”作为怀旧爱好者,他更想纯粹体验通讯技术最本真的模样:没有复杂的社交功能,只靠文字和电波传递心意。

营业厅内 记者/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曾位于营业厅二楼的电报业务,如今“搬”到了一楼显眼处,专门划出约50平米的区域。业务柜台前,数十位发件人低着头,握着笔专注地填写电报单,沙沙的书写声此起彼伏,仿佛置身考场。

“昨天迎来发报高峰,足足发出1300多封!”武林广场营业厅店长蒋小叶说,市民发报热情不减,还有不少人从全国各地专程赶来 “打卡”,为了服务好这些热情的客户,武林营业厅从其他网点紧急抽调了四五位业务骨干,大家齐心协力,要站好电报业务的最后一班岗。

惜字如金的年代,大家都有一手“绝活”

杭州电报停办的消息让不少人感慨,一个时代终将谢幕。

在惠兴路营业厅报房,我们见到了老电报人任宏,他同营业厅的同事一样,也在站好最后一班岗。今年12月,这位“杭州电信最后的专职电报员”就退休了。

不过,即便停办后,任宏的工作也并未结束。按照规定,用户在半年内都能查询未收到的电报,他需要跟进处理后续事宜。“还有半年时间,我得守好这摊子。”

《标准电码本》 记者/摄

任宏说话时,桌面上的电码本格外醒目,这是人民邮电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标准电码本》,定价0.6元。泛黄卷边的纸页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被反复摩挲,扉页早已模糊,这些都是岁月留下的印记。

“当年培训,3000个常用汉字编码得死记硬背,练到看到数字就本能反应出对应汉字。”任宏回忆道,几十年过去,电报码早已融入他的肌肉记忆。如今,他仍保持着用电报码打字的习惯,指尖在键盘上跳动的节奏,仿佛还是年轻时在报房发报的模样。

说着,任宏拿起一份待发的电报展示:“这份发往北京海淀区的,‘北京’对应的电报码是0554,0079。” 一串清脆的敲击声响起,8个数字已悄然变成2个熟悉的汉字。

在那个惜字如金的年代,一份20个字的电报通常能抵一个成年人的一天伙食。任宏说,除了新闻电报,通常发件人都不会超过2页纸。

老曹和同事 记者/摄

报房里,老投递员老曹也回来了。因近期电报业务“爆单”, 曹迪斐和几位老同事重新回到这片既熟悉又略带陌生的地方。

1992年,他被分配到艮山门一带当投递员,开启了与电报朝夕相伴的岁月。

“以前的电报花样可多了,贺卡、鲜花这些礼仪电报最受欢迎。”曹迪斐笑着回忆,“我最爱送喜报,哪家办喜事,还能蹭上几颗喜糖!”

在电报业务的黄金年代,投递员们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一天要跑上百户人家,自行车、摩托车车轮飞转,载着消息穿梭在杭城大街小巷。和任宏一样,靠着这份工作,曹迪斐把杭城的角角落落都刻进了脑子里,成了大家公认的“活地图”。

BD055型电传机 记者/摄

报房对面,端庄大气的杭州电信陈列馆静静伫立着,里头陈列着任宏刚入职时使用的BD055型电传机,成为见证时代变迁的珍贵文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评论(16)
潮客_w6guh5 · 2025-04-27 15:03 · 浙江杭州回复
电码本上的笔记,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满满的回忆杀!
潮客_24qwzj · 2025-04-27 14:18 · 浙江杭州回复
半年内还能查未收电报,任师傅守好最后一班岗,辛苦了!
海鲜shell · 2025-04-27 14:03 · 浙江杭州回复
从二楼搬到一楼,只为方便大家,这服务真贴心!
潮客_24qwxc · 2025-04-27 13:53 · 浙江杭州回复
发报柜台成了考场,沙沙写字声,仿佛回到学生时代。
那年杏花微雨 · 2025-04-27 13:43 · 浙江杭州回复
老电报人的记忆太深了,看到电码本能反应,这就是专业
葡萄grape · 2025-04-27 13:32 · 浙江金华回复
电报要停了,特意跑来体验,这感觉太珍贵了,必须打卡!
山水画卷 · 2025-04-27 13:28 · 浙江杭州回复
杭州电报停办,一个时代谢幕,但记忆永远留存!
aicat · 2025-04-27 13:28 · 浙江衢州回复
从车马慢到电波快,时代的变迁都在这份情怀里!
天空蓝的少年 · 2025-04-27 13:28 · 浙江杭州回复
惜字如金的年代,每封电报都藏着深情,感动哭了!
草莓味道 · 2025-04-27 13:26 · 北京回复
年轻人发报像赶考,满满仪式感,真是让人怀念啊
云淡风轻Lightasair · 2025-04-27 13:18 · 云南昆明回复
投递员变“活地图”,骑着车送消息的日子真让人怀念!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