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植物印染布料,用颜料涂抹纸张,用针线缝合碎纸片和布头,想到什么就动手去做,从不同的物料中发现新的组合,探索可能性与意义的边缘。”这是吴漫漫在她的“缝画艺术”作品里迸发出的激情火花。
吴漫漫是浙江桐庐人,虽已步入中年,面庞不见岁月过多的痕迹,肤色白净,双眸明亮澄澈,藏着洞悉世事的智慧。我问她为什么选择在安吉生活?她说来安吉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孩子在这边上学。这是孩子喜欢的一所学校,而我呢,愿意尽可能地支持孩子按自己的兴趣与愿望发展。来这里以后,觉得这里环境很好,场域能量充足,这里聚集了很多有趣的、有鲜明特色的人群。我也有了相对独立的时间,来深入思考缝画艺术的创作。
我认识吴漫漫,是年前她在安吉图书馆的一次“时光碎片,生生不息——漫漫缝画艺术作品展”上,整个一楼大厅布满了她近些年的缝画“得意之作”,让我感到惊奇与震撼。从这些作品中,我深深体悟出生活的斑斓与美好,原来,一个人对生活的爱好与艺术的追求是五彩缤纷的,是红红火火的,是梦想成真的。
细细观察和品味这些万花筒般的缝画作品,我的心里也随之暖意融融,春意盎然。一个热爱艺术与手创的理工人,钟情于布料、纸张、针线、珠子等实物的不同质感,仿佛信手拈来,让它们一个个成就了有着生命力量的艺术符号。她又痴迷于枯枝、落叶、野草、石头等自然馈赠的美好,或许是“创造”中的创作,或许又是想象中的“梦幻”,给大自然的每一件实物都赋予第二次生命。
想必吴漫漫的内心是阳光灿烂的,是朝气蓬勃的,是乐观向上的。我从她的认知与才情中察觉,她创作的每一件作品又是随兴而至,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心房,激扬兴致,荡起波澜;无论是涂鸦、染色,还是拼贴、缝合,作品里体现的都是她内心的独白。她会产生放下“要创造什么”的想法,让直觉去开路,去引领,去体验,欣然聆听静默中的无限丰盈,看看它们怎样将自己带向充满艺术和灵魂的光影里。
吴漫漫的缝画作品创作,让普通的实物站立起来,将它们一一带往“理想”的境界。同时,作品尽可能渗透出无穷的生命写意与留白,让物体之间击打出美妙的音乐与力量。
为什么选择缝画创作形式,吴漫漫认为这些材料都是自然界给予的,比如树叶,野草之类。她从小喜欢收集小石头、布料、各种线、珠子、花边,有时候也会动手做些东西,对各种材质肌理有着强烈的感触,会被不同材质和它们的组合所触动。作为一个理工人,业余时间学过法式刺绣,日本拼布,设计制版等,平时空余时会做一些手创,如布本子、布袋子、垫子、小包等等。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吴漫漫见到世界各地的一些当代艺术,各种抽象的、多层次的、多材料混合作品,她在那一瞬间被点燃了,激情澎湃,觉得自己从前所积累的那些素材、潜心学习的各种技能,似乎可以试着去连接起来。想着乔布斯的那句:“人生所有的经历,就像一颗颗珍珠,当你在未来某一天的时刻找到了那根线,你就会把它们全部串联起来,变成美丽的项链 。”
当与吴漫漫聊及作品的主题与动机时,她好像早已猜出对方必定提问的话题,便不暇思索地说,她的所有作品基本上都是偏抽象的,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触动、情感、理解和认知,尽情去表达很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她说,很多朋友常常问我:“你做这些作品是为了什么呢?我会毫不掩饰地说,还真没有去设想这些作品的‘用途’。”
作品的“用途”究竟在哪里?吴漫漫似乎胸有成竹。她认为,缝画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同为视觉艺术,都是以惟美和情感流动为创作追求。对此,吴漫漫充满自信,认为自己喜欢的艺术,一定是很美的,也一定会与他人产生共鸣。她还表示,在作品里,相信总有一些表现出的东西,或多或少会与他人共通互融。我们会为风吹过脸颊触感落泪,也会为一幅画的情感落泪;我们会在夕阳的余辉里久久不愿离去,也会在一幅画前久久不愿离去;艺术得以承载我们无以言表的诸多内容,连接起另一个人同样的情感与思考。也就是表达即缓解,看见即疗愈。这样的真情流动,也是能够打动吴漫漫的地方。缝画,可能恰巧是兜兜转转之后,离她最近的一束阳光,她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条路。对此,吴漫漫认为:这些作品更像是一个载体,将抽象的、情感的、认知的世界通过具象去表现与转化,如果这些作品能够触动到他人,带来某种共鸣,我将倍感欣喜。
吴漫漫将每一个新的作品系列,都看成是一次新的冒险和实验。每一种物件在她面前,犹如心爱的宝贝,都会有一场共情与对话,也让自己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如《风夜弥生》作品系列,将水彩染在宣纸上作为素材,然后与棉布、桑蚕丝、棉线和羊毛线进行组合。整体呈现偏沉郁的氛围,近景做一些刺绣,藉此表达内心关于荒野和小花对比的张力。那种感觉,是一种宏大的波澜起伏,一种压抑和反复的回旋,虽然是一种微小的生命力、一种微小的温柔,但与宁静、繁盛并存着,是巨大张力冲击之下的贫瘠和破裂,以及重建和治愈。在自己的身份角色里,在有限的时空里,找到一种平衡,以及试图找到及践行自身生命力量绽放的可能路径:“山川湖海,皆映我的模样。”
平常注重挑选和收藏缝画所需的各种物料进行储备,在创作时像在超市选中物品一样顺手取出,结合学习与探索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吴漫漫对物料的储备概念是,这好比是捡了一些米,捡了一些豆,捡了一些花生和红枣,捡了一些莲子和百合,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可以去炖八宝粥了。如作品《生机》,吴漫漫用了上个世纪的书信原件,采取春天野草的拓印,用生锈的纱布缝成。书信,意味着过往,过往所有的事物和情感已经在时光里逝去,它是我们从何而来的痕迹,我们无法改变成长的背景,但在时光里,锈迹成斑,花落成泥,新的生命在废墟之上再次生长出来,就像这春天田埂上新生的野草。时序更叠,向阳而生,这是自然与世界本身的生命力量,生生不息。作品《源启》,偏重于拼布方向,还在中国拼布展上亮相,获得了装饰艺术类三等奖,桐庐电视台也做了一期专题采访。
吴漫漫还觉得一些碎片,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仿佛就是一种隐喻。作为女儿、妻子、母亲,很多时候觉得时间成了碎片,生命同样成了碎片。但是拼贴、缝合的过程,既是创作的过程,也是自我整合重建的过程,让自己得以找到一个途径,去抵达思想和情感的深处。
当然,在缝画的创作上,吴漫漫也会遇到困难与挫折,痴情于创作,难免会占用时间和精力,有时简直是不问世事。她说,这个时候的内心是非常满足与充盈的,也很平静。在梳理思绪,转化为纸张布料针线的过程中得到满足,缓解一些生活压力,觉得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
谈到对今后的缝画创作,吴漫漫觉得可以设想、尝试和表达来自于更多的东方智慧、意蕴、审美。美不是一个空泛的东西,它是生活中的提炼与转化。生活中的悲欣交集,五味杂陈,无可言说,很想通过作品带来慰藉。生活并不总是如人所愿。若遇到一地鸡毛,吴漫漫觉得正好把这一地鸡毛都收拾起来做成鸡毛掸子,掸去生活的尘埃;再用余下的鸡毛做一个鸡毛毽子,让自己无论在何种境遇保持趣味与诗意。正如她的《剪贴诗》作品系列,独具匠心,每次都会从报章上得到创作灵感,便会剪下许些文字,组合成三行小诗,根椐三行小诗开启另一个全新的创作篇章。
吴漫漫说,我的作品不是为了陈述某种“理想”,而是为了触及某种深藏于日常中的温柔与不确定性。因而,她对自己的每一幅作品,相拥着漫漫探索的心路历程和默契的情感表达,是一种不断反思的自我对话,更是追求缝画艺术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
潮客_wicf3y
潮新闻潮客,即拍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