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中心小学别出心裁地开展了“跟着唐诗去研学”学生春季综合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打破传统课堂的壁垒,创新性地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学习与丰富多彩的非遗技艺体验深度融合,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领略中华文明魅力的诗意大门。
平水镇作为“浙东唐诗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平水镇中心小学充分挖掘并利用地域文化优势,带领学生们踏入非遗工坊。在那里,学生们与石磨豆腐、扯白糖、活字印刷、彩绘花雕酒瓶等传统技艺来了一场亲密接触,古老的千年文化在孩子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在兰亭的“磨豆腐”工坊,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化身为“唐代小匠人”。随着石磨悠悠转动,颗颗黄豆在磨盘间化为乳白的豆浆,学生们口中齐诵王维的“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在这过程中,他们深刻领悟到古人“粒粒皆辛苦”的内涵,感受到传统劳作中的艰辛与智慧。
安昌扯白糖非遗基地内,学生们亲眼见证了“糖浆变银丝” 的奇妙瞬间。师傅凭借着 “炉火纯青”的精湛技艺,将滚烫的糖浆拉扯成丝丝银线。学生们不由得联想到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惊叹于传统技艺与自然意象之间的奇妙相通,更对非遗传承人的高超技艺肃然起敬。
陆游故里的木活字印刷工坊里,学生们认真地对照《悯农》诗篇进行排版印刷。油墨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醒世箴言随着活字印刷跃然纸上,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对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而在黄酒小镇的绍兴花雕工坊,学生们则尽情挥毫泼彩。他们以唐诗为灵感源泉,在酒坛上精心描绘“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画面,将唐诗的意境巧妙地融入到“女儿红”这一千年传承的文化符号中,实现了传统诗词与非遗技艺的完美交融。
此次研学活动以“唐诗”为钥匙,成功解锁了非遗传承的密码,在诗路少年们的心中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平水镇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未来将持续深入开发“跟着唐诗去研学”系列课程,不断拓展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致力于让更多的学子在行走的课堂中读懂中华文明的“基因图谱”,让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相信在这样别开生面、意义非凡的研学活动中,平水镇中心小学的学子们不仅能收获知识与技能,更能在心中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平水镇中心小学 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