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钱塘江江堤边寻寻觅觅,是为了一株叫女贞花的大树。有朋友告诉我,在钱江新城CBD西公园,靠近钱塘江边的地方,长着一株女贞树,模样儿很标致,要拍摄一张姣丽的女贞树,那儿可算是很好的标的物。
沿着江堤从大剧院一路穿过城市阳台,来到了钱江三桥外,路上睁大眼睛寻找,好似寻找多年未曾谋面的故友,目光将江边的每一棵树抚摸个遍,还是没有看到这个小众的春花。这地方我一年中有好多次去溜达的,但因为错过了晚春四月去,便与它失之交臂。
半小时的张望没有换来预想中的惊鸿一瞥,心里怏怏不乐,在快到三桥处的江边,总算遇上了这株开着细碎细碎白米小花一般的树,这就是我要找的主角了。“清风叶底度香醇,有木芳名曰女贞”,说的就是女贞!我的心里猛然一颤,仿佛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这是我今年看到的开得最早的女贞花了。
前两年的晚春,我在新城河畔漫走时开始初识了女贞花。女贞的别名叫青蜡树、冬青树、将军树等。这是一种常绿植物,起源于中国,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同时也见于华北和西北的栽培地带。它耐寒性强,果实成熟后,可以作中药材女贞子,这种药材性凉、味甘苦,被广泛应用于明目、乌发以及补肝肾等方面。
可能是形容女贞的叶子像镀了一层青蜡,所以叶脉有光泽,颜色均匀,一片片叶子类似于桂叶。光听女贞的名字,就会觉得很女性化,柔弱中有一股坚贞刚烈之气。它的来源自然离不开可歌可泣愁肠百转的田园爱情故事。故事有许多个版本,但大同小异,都说女贞是情人眼泪浇灌而成的爱情花。
相传,古代有位名叫贞子的姑娘,她与一个家里贫穷的农夫相爱,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后来农夫被抓去充军,贞子因此而相思成疾。临终前,她要求将自己葬在农夫归来必经的道路旁。不久,她的坟头长出一株枝叶繁茂的小树。后来农夫归来,得知贞子已离世,悲痛万分,抱着这株树痛哭。奇迹终于发生了,这株树竟然在他的泪水浇灌下,开出了满树白色的小花,香气四溢。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贞子,就将这树命名为女贞树,花自然称为女贞花 。
女贞树天生阴旱皆宜,没那么多讲究,所以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外表纤微、细小、淡泊、清幽的形象,也让人们心生欢喜。原来生于乡野山林的女贞树渐渐被引进到了城市的景区里,成了一种绿化观赏的树种。自从在河畔认识她后,如同新交了一位朋友,眼里便常常觉得它如影随形,我在里西湖、植物园、曲院风荷等景区,不时也见到了女贞树的身影。它长在水边,洁白无瑕,纷纷扬扬的,自带一股灵秀之气,走几步,我会回头多看它几眼。
晚春季节,大致在石楠花、木绣球、天目琼花之后,女贞花便绽放了,它的身上有一股类似石楠花的气息,怪怪的,但又没有那么黏腻刺鼻。与柚子花和桐花相比,气味偏向清远,一股带着青草味的馥郁,闻多了习惯了,会觉得提神醒脑怡人心脾。
有人说女贞花是晚春到夏初的桂花。仔细观察,女贞花像是一束束小花穗,小穗上又分解出许多更小的穗儿,上面长满细碎的白色花朵。状如雪堆枝头,一头粉白素净的女贞,难怪有好多人又将它叫作“六月雪”。到了女贞花盛极而衰的时候,那一簇簇橙黄的颜色粗看起来,的确有点像桂花。但是,比起桂花的名望来,女贞无疑要落寞卑微得多,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粉丝也少得寥寥可数。
如果比拼生命力,女贞花的花期就比娇贵的桂花要长得多,能横跨两个多月,江南多梅雨,许多的小花临近仲春便凋谢了,到了初夏,林荫中只有女贞花不卑不亢地独自优雅着。有些地方的女贞花,甚至到了端午节还依然盛放。
钱塘江边的这株女贞,面朝奥体新城,一树繁花尽情绽放。远看奥体中心巍峨屹立,三桥上车辆川流不息,而它独居一隅,临江沉吟,漫天飞雪压枝,树丫间积满了洁白的雪花。这些碎米似的白花高低错落,层层叠叠,摇曳多姿。浓稠密集的小花,使得枝梢垂垂下弯,如拖着一支成千上万的大部队。透过女贞树,浓荫处隐隐有几团火焰,那是春日红枫远远散发出的满面红光,与一串串秀丽清淡的女贞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能在春色未央之时,一路绿荫环绕的江堤边遇见女贞花,并且观赏的人又少,这无疑很难得。远观簇拥在一起的细碎花朵,遍布于郁郁葱葱的绿叶上,会让人不禁想起肤如凝脂的妙龄少女,有一种不施粉黛天然纯真的美。女贞是文静娴淑的,就像一位举止端庄的女子,游人在与不在,照样开得如上下翻腾的热浪,不似桃花那样的妖娆妩媚,不似牡丹那样的雍容华贵,更不似玫瑰那样的艳丽夺目,而是质朴无华,清丽素雅,没有一点脂粉气。赏女贞花,就是在品一杯清清淡淡的茶,需要怀揣一份闲情,慢慢细品,才能品出它的芬芳与醇香。
我站在女贞树下,拍了好几张照。一边观赏,一边留意着,十几分钟过去了,周边来此散步的上班族倒是增多了,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居然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来关注一下这株满面花白的女贞花!与我一起观察的,只是十几只飞来飞去的小蜜蜂,它们倒是挺认真,深入到叶片背后的细碎密集处,好似大口大口地吮吸着,然后不时地彼此之间品头论足,可见它们是真心喜欢这个安然若素的女贞花香味的。
女贞花尽管在现代人看来是那样的不讨巧不叫座。但古人赞美她的诗文很多。李白在《秋浦歌十七首 其十 》中曾这样描写:“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这是53岁的李白隐居庐山时所看到的景象,庐山自古环境清幽,仙气缭绕。千千万万朵女贞洁白似雪,山中白鹭飞舞,能听得见白猿的啼叫。他用这些诗歌意象写出了内心的高洁和报国无门的彷徨。
明朝一位浙江都司徐司马,十分崇爱女贞的美德,就曾下令杭州城居民在门前遍植女贞树。《本草纲目》说:“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贞女状之。”女贞以其全年常绿的坚贞不渝被许多古人喜爱。似乎蕴藏着中华民族坚韧,包容,奉献,能吃苦的传统美德。
有一句诗已忘了是谁写的:“女贞之木擅幽姿,雨露偏滋色更奇。”女贞花以清幽姿态独树一帜,在雨露滋养下,更显独特美丽。女贞花虽小,却成团簇拥,如繁星点点缀于枝头。白色花瓣纯净素雅,香气淡雅,不张扬却能在晚春的微风中,悄然弥漫,给人带来宁静悠远之感。借着女贞花的品性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超脱境界的向往。
我最喜欢的还是诗词大家王国维的那首《阮郎归·女贞花》: “女贞花白草迷离,江南梅雨时。阴阴帘幙万家垂。穿帘双燕飞。朱阁外,碧窗西。行人一舸归。清溪转处柳阴低。当窗人画眉。”闭着眼睛想想,白雪梅雨的江南季节,家家都垂着帘子,防止这个时段的雨水飘窗。忽然一双燕子飞过白草迷离的女贞花,透过窗户,楼阁之外是一江碧水,有归人在船上,这样的画面就很富有诗意。女贞花也许只是一个时节的背影,融入了诗人特有的情怀之中,就变得非常清新优美了。
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写苔花的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写的是苔花,不是女贞,但一粒粒很接近女贞花,都是同一类型的小花,细小得几乎被人忽视。它们的的确确也是一种花,甚至也有争学花中皇后牡丹的宏伟理想,在春风沉醉的晚春,亦想开得热烈奔放,开得一往无前。
这些密密匝匝的女贞小花,一二粒算不得什么,如果数以亿计的小米粒攒集在一起,绽放于枝头,就像飘落于云际的云朵,缱绻舒展于人间,袅袅娜娜,浩浩荡荡,一往无前,展示了经年默默无闻沉醉于绿荫丛中的小花树,一经春风点化,倾其全身之所有的磅礴力量。
以前我相对比较喜欢颜色艳丽的春花,总觉得拍摄手艺差,艳能补缺,姹紫嫣红更能上镜一些。秋天赏桂花,会拍金桂多一些;春天拍樱花,会觉得红樱更出彩一点。随着年岁的增长,渐渐开始关注这些色泽素雅的花,也许是领悟了“香花无色,色花不香”的道理吧!正像林清玄在《情深,万象皆深》里说的:“每一朵落花,都香过、美过,与蜂蝶相会过!天地有大美,是万古文人以情写美;宇宙有宏境,是千秋骚客以情拓境,笔落诗成,怎一个情字了得?”
女贞花是晚春里安静的存在,当其他春花争奇斗艳时,它默默生长、绽放。它没有桃李那般明艳娇俏,却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温柔与坚韧。每一朵小花紧密相依,形成花簇,像是在相互依偎取暖。它的香气不浓烈刺鼻,而是若有若无,不经意间沁人心脾,如同生活里那些默默付出、不事张扬的人,虽不夺目,却在平淡中给予他人慰藉。女贞花在晚春的风中摇曳,看似寂寥,实则有着自己坚守的姿态,以素雅之美,为春日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让人为之动容。
返程的路上,我想起了传说中那个等待恋人归来的“贞子”,清丽的一袭素花开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只为了你钟情的人,钟情的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