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毫米级停靠术”俘获老人心,平凡事做到极致就是非凡

    潮新闻 评论员 王彬2025-04-15 10:58全网传播量1.1万
    00:00
    00:00
    01近日,浙江诸暨火车站公交场站的王海锋师傅因“毫米级停靠术”获赞。老年乘客们亲手书写感谢信,称赞其技术让乘车更便捷舒适。
    02王海锋师傅数年如一日,坚持高超驾驶技术,为老年乘客提供极大便利,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03一封手写的感谢信,证明社会上的每一份善意都会被感受到。王师傅和老年人们的真情互动,传递出尊重他人、爱护他人的正能量。
    04孔胜东师傅也是敬业友爱的代表,无论是开车还是免费修自行车,都追求极致,展现了劳动、服务、奉献精神。
    05无数“凡人微光”案例涌现,说明社会对敬业友爱等精神的追求无止境,只要群众有需要,这种精神就不会停歇。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源:网络截图

    近日,浙江诸暨火车站公交场站的工作人员,收到一封88岁高龄的盛攸琴老人亲手书写的感谢信,上面还有二十多位老年人的签名。信中说,21路王海锋师傅的“毫米级停靠术”成为老年乘客口耳相传的绝活,他把后轮与站台边沿的距离控制在恰到好处,老人们可以轻松一步上车。在雨天,鞋袜都不会被雨水打湿。王海锋说:“(收到信)真的很感动,只是我日常工作中最正常的一个举动。今后工作中,会更加努力,做得更好。”

    “毫米级停靠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众所周知,当停车要求精确到“毫米级”的程度,难度系数就会飙升,更何况是操作难度更大的公交车,其需要高超的驾驶技术、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还有那份发自肺腑的热爱。

    更难得可贵的是,这位公交车司机一天数次,数年如一日,都能做到“毫米级停靠术”。众所周知,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把它做好并长期坚持。显然,王海锋师傅做到了这一点。每一次精准停靠的细节,经年累月的坚守,都彰显着他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职业精神。

    在王海锋师傅眼里,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他应该做到的本职工作。但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却给乘车老年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提升了出行体验感,更感受到了一份独特的爱与温暖。他用自己的方式,实际的行动,为自己经过的公交车站,烙上了“老年友好”的印记,践行着“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王师傅用自己的专业与真诚,俘获了老年人们的心。那封手写的感谢信,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也恰恰说明,社会上的每一份善意,每一个善举,哪怕再小,再隐蔽,也都会被感受到,被人看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所传递出来的也是同个道理。 一个和谐友爱的良善社会,不会辜负每一份善意,每一个善良的人。

    王师傅和这群老年人们的真情互动,是一段文明的佳话,也浸润着世道人心。其给社会带来的启示是,做一个好人,真的没有那么复杂,把平凡事做到极致就是非凡。倘若我们每一个人都把本职工作做好,社会就会增添无数善意与美好,人们的幸福感也会“高八度”。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就是在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将“利他主义”进行到底,自己也会触及到一个更高阶的精神世界,获得持续的、内在的精神满足。

    提起敬业友爱的公交车司机,有一个名字我们无法略过,他就是孔胜东师傅。无论是开28路公交车,还是免费为市民修理自行车,他都在追求“极致”的路上“狂奔”,用“热心、真心、诚心、爱心、耐心”,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具象化。可以说,王海锋师傅所施展的“毫米级停靠术”,也是孔胜东式的劳动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的一个缩影。

    无数“凡人微光”案例在现实中涌现出来,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社会对这些精神的追求,是无止境、无边界的,只要群众有需要,就不会停歇。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看见现代化背后的“隐形人”
    潮评丨折腾招牌,就是折腾群众
    潮评丨武汉东湖躺椅好评如潮,到底踩中了什么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