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肿瘤后,他半年内被抢救多次……肠癌晚期如何迎来生命转机?

潮新闻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朱韵熙 丘华琛2025-04-15 08:30全网传播量373.7万
00:00
00:00
012022年初,张先生因肠梗阻、急性肾衰竭入院,发现巨大肿瘤并已转移,生命垂危。经手术和化疗后肿瘤复发,情况危急。
02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团队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张先生属于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型肿瘤,决定采用PD-1抑制剂免疫治疗。两个疗程后转移灶缩小,四个疗程后肿瘤几乎消失。
03MSI-H型肿瘤患者使用PD-1抑制剂的有效率可达50%以上,免疫治疗成为肠癌治疗的新兴方法,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
04张先生经免疫治疗后已持续治疗2年,体内无活动病灶,重获健康并回归正常生活。
05李朝阳医师表示,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对肿瘤患者至关重要,期待未来有更多有效治疗手段和药物问世。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那时只觉得希望渺茫,连走路都困难,能喝一口水都是奢望。”张先生(化名)回忆道。

2022年初,张先生因肠梗阻、急性肾衰竭急诊入院,在重症监护室检查发现:结肠脾曲有一个10厘米的巨大肿瘤,已穿透肠壁,转移至淋巴结和腹腔,并且出现了肠穿孔,生命垂危……

尽管通过手术切除了肿瘤,但张先生在术后接连遭遇肺部感染、肺栓塞、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半年内经历了多次抢救。

图源:视觉中国

病情好转后他又完成了6次化疗,然而肿瘤依旧死灰复燃,大便也变成黑色,甚至出现了肝和腹腔的多处转移,已经无法手术切除,张先生随时有可能因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

“还有别的治疗办法吗?还有机会活下去吗?”

当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李朝阳拿到张先生的病理报告单,上面“PMS2(-),MSH6(+),MSH2(+),MLH1(-)”的字样瞬间引起了他的注意。经基因检测进一步证实,张先生的肿瘤属于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dMMR/MSI-H)型,这类患者由于免疫原性更强,免疫治疗获益更高,预后更佳。

李朝阳和团队中的主治医师陈芳芳、主治医师程宇明反复讨论,最终决定为张先生启动PD-1抑制剂免疫治疗。令人惊喜的是,两个疗程后患者转移灶开始缩小,大便也恢复了正常,四个疗程后肿瘤几乎完全消失!如今,张先生已持续治疗2年,近期复查显示体内无活动病灶,不仅重获健康,更回归正常生活。

“MSI-H型肿瘤由于基因缺陷更易被免疫细胞识别,这类患者使用PD-1抑制剂的有效率可达50%以上,甚至实现长期生存。李朝阳介绍,传统化疗在肠癌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对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肠癌患者,情况有所不同。免疫治疗作为一种肠癌治疗的新兴方法,抑制剂进入身体以后,可以阻断免疫检查点,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让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李朝阳表示,对于肿瘤患者,精准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关键。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问世,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希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