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思想有观点,智慧碰撞把握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Δ视频由AI共同创作)
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近60%的高中学生在县级中学(以下简称“县中”)就读。
前不久,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提到,将深入实施“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把县中作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突破点。
从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提出“县中提升”,到如今的“县中振兴”,表述变化背后也体现了国家希望提升县中教育质量的紧迫感。
来自“超级中学”的掐尖、师资等教育资源不足、学生视野思维局限……县中的困境背后是复杂的社会问题。而自上而下推进的教育治理,正试图破题。
详情点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振兴县中,必须遏制超级中学“掐尖招生”
振兴县中,对于县域内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当前振兴县中,关键有二,一是切实有效遏制“超级高中”在全省范围内掐尖招生,扭转打造少数升学名校的教育政绩观。二是县中练好内功,改革对基础教育的评价体系,不能以升学率高低评价县中是否振兴。
超级高中的“掐尖招生”,对县域高中的优质师资和生源产生虹吸效应,是造成“县中塌陷”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提出,严禁违规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跨区域招生、超计划招生和提前招生。这需要严格落实。
而对于县中来说,也要通过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来吸引学生和家长。当然,需要避免振兴县中,也陷入唯分数、唯升学困境。因为在一省范围内,名校的录取名额、录取率,是由招生计划决定的。某几所学校的名校升学率提高,必然会带来其他学校的升学率下降,这就让振兴县中变为零和博弈。为此,必须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关注学校的课程建设,整体提高高中教育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而要做到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就不能再把高中学校等级化。在进入教育普及化时代后,政府发展基础教育的重要职责,是办好每一所学校,而不是打造几所“升学名校”,而且“升学名校”并不等于教育名校。只有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才能给每个学生公平而健康的成长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