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8岁的杭州白领小林躺在椰林摇曳的三亚沙滩上时,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即将喜提“年度最扎心伴手礼”——一只“猪蹄手”!
喜提“咸猪手”
打飞的回杭
踩着人字拖的小林正陶醉地拍摄落日大片,突然脚下一滑,与海里的珊瑚礁来了个“亲密接触”——好在身上穿着厚厚的潜水服,没有什么大碍,但是撑了一下的左手有微微的刺痛传来。
小林没有太在意,只简单处理了一下,谁料次日左手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活脱脱cosplay起《功夫》里的“如来神掌”!
感觉事态不对的她赶紧取消了接下去的行程,飞回杭州径直来到了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就诊。
“医生,我是不是要变异了?”
医院供图
皮肤科医生都被这只“胖馒头”惊到了,检查发现,狡猾的珊瑚不仅留下物理伤害,还暗戳戳来了一个“魔法伤害”:小林的体温居然升高到了39℃,医生考虑可能是毒性反应导致感染引起了体温升高。
护士小姐姐们一边围观着这只“椒盐猪蹄”,一边给小林安排上盐水。
三天后,当肿胀终于消退,小林摸着恢复白皙的手背感叹:“以后去海边,我绝对离珊瑚三丈远!”
海底刺客的千层套路
别被珊瑚的ins风颜值骗了!人家可是装备了“生化武器”的硬核玩家。珊瑚属于珊瑚纲,是刺胞动物的一种,生在热带海域中,约有6000多种,呈辐射状,其触手上生有许多有毒的刺胞,是用作自身防卫和攻击其它生物的器官。
在海水中若接触珊瑚,皮肤可被割伤,引起刺胞皮炎。轻者有瘙痒性红斑,重者可在刺伤部位出现红肿,有剧烈的刺痒和疼痛,很快出现丘疹、水疱、瘀斑,亦可出现疼痛性荨麻疹样损害或有高热等明显的全身症状。
除了珊瑚之外,海中许多生物也都还有毒素,像大家熟悉的水母、海蜇、蓝环章鱼、狮子鱼等等。
医生给出了“海边安全生存指南2.0版”,首先是“赤脚大仙退退退”!当你光着脚在礁石上蹦迪时,等于同时挑战牡蛎壳(天然狼牙棒)、海胆(行走的钉床)、碎啤酒瓶(小概率遇到)。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穿防滑涉水鞋+厚棉袜。当你的伤口遇见海水,相当于给70+种致病菌群发VIP邀请函,可能获得启动“溃烂-坏死-败血症”豪华套餐,正确的做法是火速上岸用海水冲洗,碘伏棉签画圈消毒(顺时针三圈反杀诅咒),保鲜膜临时封印伤口(防水防菌防作死)。当出现以下症状,说明你抽中了“细菌盲盒”,如红肿区迅速扩大,寒战、牙齿颤抖,体温飙升40℃、心跳狂飙。
螫伤后,怎么做
世界上,只有少数几种海洋生物的毒素会致命或有致命的危险。所以,不要无谓地惊慌。
被不明生物蜇伤后,戴上手套,或用镊子,没有镊子的话,筷子或别的能夹的东西也行,移除触手;之后用小刀或剃须刀、信用卡等,刮除残留在皮肤上的刺丝囊;有条件的再使用小苏打(碳酸氢钠溶液)以及醋(5%乙酸)冲洗蜇伤部位,阻止毒素进一步释放,减轻毒液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和疼痛;之后,用40~45℃热水浸泡或淋浴,持续约20分钟,缓解局部疼痛及损伤;简单处理后,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进步检查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失去意识,立即拨打120,将其送医。
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徒手扒开身体上残余的生物触手,施加的压力会刺激生物,导致释放更多毒素,形成二次伤害,也不要用淡水冲洗患处,淡水和海水的渗透压不一样,会引起触手和刺丝囊爆裂而释放大量毒素,也不要用尿液、乙醇、氨水等冲洗。
皮肤科医生提醒,海洋创伤弧菌感染48小时致死率超50%,被海鲜/礁石所伤务必及时就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