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能人”承诺减刑?温州平阳检察办理一起“捞人”骗局案件

    潮新闻 通讯员 钟园园 林珊珊 王嘉华 记者 李灿2025-03-20 04:40全网传播量1万
    00:00
    00:00
    012023年7月,老林儿子小林因涉嫌诈骗罪被拘留,老林为减刑四处打听。
    022023年9月,老林接到程某电话,称可花钱减刑,老林支付50多万“打点费”。
    03小林被判7年2个月,老林以为被骗,平阳县检察院调查发现是诈骗案。
    04程某、陆某、刘某冒充“司法掮客”诈骗老林50多万,最终被判刑罚。
    05老林钱款被追回,检察官提醒公众勿信干预司法行为,应通过正当法律途径寻求帮助。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不是说好的5年刑期吗?你们为什么拿了钱不办事?!”听到儿子的判决结果,老林当庭情绪失控,发出“质问”。

    事实上,老林为了能让儿子“少判几年”,已经落入了诈骗陷阱。

    近日,由平阳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程某、陆某和刘某诈骗一案,法院依法作出判决,陆某、刘某分别被判处拘役3个月至有期徒刑1年2个月不等刑罚,均适用缓刑;程某案件正在审理中。 

    所谓的“花钱减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023年7月,老林的儿子小林,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得知儿子可能面临漫长刑期,老林瞬间慌神,四处打听,想让儿子“破格”减刑。

    “我在司法系统人脉广,有办法把刑期降到5年,不过得花点钱运作。”2023年9月,老林一筹莫展之际,接到一通神秘电话。

    电话那头,一程姓男子称可以疏通关系,但后续需要50万元“打点”,并承诺事情办不成,可以全额退款。

    一番花言巧语,让老林深信不疑。在程某的引荐下,老林和另一个“能人”陆某见了面,并当场将3万元“打点费”交给陆某。

    此后,程某和陆某多次以“打点关系”为由,向老林索要钱款。老林也是有求必应,交给二人共计50多万元。

    后来,老林多次向程某打探事情进展,程某却总是“安抚”老林要耐心等待。为了打消老林的顾虑,程某还按老林的要求,向其出具了欠条。

    去年1月,小林被当庭宣判7年2个月的有期徒刑。直至法槌落下,老林还被蒙在鼓里,以为有人收钱不办事才导致小林无法减刑。

    平阳县检察院注意到线索后,立即展开核实,发现相关办案人员并不存在违规办案、滥用职权等行为。经进一步调查发现,程某、陆某二人存在冒充“司法掮客”实施诈骗的嫌疑,随即将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原来,程某、陆某并不认识什么“能人”,只是得知老林在为小林的事情奔波,就想多次实施诈骗。直至开庭前几天,陆某又偶然找到另一个自称有人脉的刘某,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转了1万元让刘某“疏通关系”。

    谁知,刘某跟此二人一样,将1万元挥霍一空后才坦言,自己根本没有任何特殊关系。

    到案后,程某百般辩解,声称没有诈骗,是向老林借款后再将钱款借给陆某。由于客观性证据较少,双方又曾写下借条,难以判断程某供述的真伪,案件侦破工作陷入僵局。

    经公安机关商请,平阳县检察院依法介入,引导侦查人员针对案件疑点确定侦查、讯问、抓捕方向,最终固定聊天截图、电话录音等相关证据,证明了诈骗事实。在证据面前,陆某心理防线被突破,并交代同案第三人刘某共同犯罪的事实。

    经查,两人骗取老林50多万元,后经老林多次催讨归还45万元,剩余款项拒不交还。通过检察官释法说理,程某、陆某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退出剩余违法所得,自愿认罪认罚,取得了老林的谅解。后刘某投案自首,交代上述犯罪事实。最终,法院依法作出如上判决。

    “谢谢检察官,我的钱被追回来了,儿子已安心接受改造。以后我一定遵纪守法。”老林向检察官打去电话时,检察官对老林开展教育谈话,老林作出郑重承诺。  

    检察官提醒,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的行为都是行不通的,遇到问题,一定要通过正当法律途径寻求帮助,防止掉入“捞人”骗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