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取消“仅退款”,偏架拉不得

    潮新闻 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2025-03-19 10:15全网传播量132万
    00:00
    00:00
    013月17日,阿里巴巴旗下1688平台宣布,3月下旬起全面取消“仅退款”,改为由买家信用体系判定,平台补贴符合条件的买家,商家无需承担费用。此举跟随其他电商平台趋势,旨在减少平台介入,保护优质商家。
    02近年来,“仅退款”成为电商平台标配,旨在降低交易成本、优化网购体验,但也被“羊毛党”利用,形成恶意退款产业链,令合法商家受损。去年9月,1688开始打击恶意退款行为。
    03“仅退款”虽设计初衷良好,但存在违背公平原则之嫌,可能导致商家利益受损,市场秩序受影响。江苏等地法院已判决滥用“仅退款”恶意“薅羊毛”违反诚信,须赔偿损失。
    042025年3月15日发布的江苏2024年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显示,法院和平台正对“仅退款”带来的后果进行理性审视,保护商家合法利益,恢复市场秩序。
    05“仅退款”好心办坏事,教训深刻。建设良好市场环境需买卖双方遵守市场规则,保护各方合法利益。平台应公正处理消费纠纷,不可偏袒任何一方。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源 视觉中国

    3月17日,阿里巴巴旗下平台1688表示,将从3月下旬开始,全面取消“仅退款”。今后,1688将取消平台对“收货后有品质问题仅退款”的主动介入处理。由平台买家信用体系进行判定,符合要求的由平台出资补贴给买家,商家无需承担相关费用,商品也无需退回。其他的退款申请则交由商家自主处理。

    据报道,过去半年,包括淘宝、拼多多、抖音、快手在内,各电商平台在“仅退款”问题上集体转向,试图减少平台主动介入,加强对优质商家的保护。1688的跟进,在意料之中。

    所谓“仅退款”,是指消费者在收到货不对板或者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后可以向平台申请不退货仅退款的售后机制。2021年,为了解决生鲜等商品退货成本过高问题,拼多多率先推出“仅退款”政策。近年来,这一模式已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标配。

    制定“仅退款”规则,意在降低交易成本、优化网购体验。“仅退款”的实质是风险保障机制,这一规则带来的好处是看得见的,它使得消费者可以在遭遇商品质量问题时“一键”维权、挽回损失,速度快、成本低,改变了“维权难”,提高了消费者购物的信心和积极性。此外,“仅退款”带有惩罚意味,这有助于倒逼商家提供更优质商品和服务。对平台而言,此举也促进了交易量。

    但是,“仅退款”的好意也带来了“不付钱但东西留下”的结果,这让很多“羊毛党”看到和抓住了“仅退款”的漏洞,大肆薅起羊毛来。更令人震惊的是,有偿教人恶意退款的灰色产业链也应运而生。在“仅退款”问题上,商家既无话语权,也无制约“羊毛党”的力量,只能被动接受商品落入他人之手的后果。这种状况,令一些合法经营的商家很受伤。

    去年9月,1688平台开始严厉打击恶意“薅羊毛”和恶意“仅退款”行为,这一态度折射出“薅羊毛”问题的严重性,也折射出“仅退款”在执行中遭遇到的种种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仅退款”的设计初衷很好,但却有违背公平原则之嫌。在商业场景中,发生购物争议后,买方退货、卖方退款是各尽的责任和义务。严格地说,退款不退货,属于违约,也有违商业伦理。长此以往,商家必然“顶不住”,市场秩序也会受到影响。有报道指出,面对大量下单后不退货的情况,有商家以“签收未收到”为由投诉快递企业,导致末端小哥掏钱承担了赔偿。还有一些商家则设法转嫁由“仅退款”带来的高成本,令诚信消费者利益受损。这样的恶性循环,是有识之士不愿意看到的。

    “仅退款”不能成为“羊毛党”的盛宴,也不能成为破坏诚信公平的交易环境的“推手”。及时审视规则漏洞,加以修补,避免规则被滥用,是保障公平交易、提倡依法理性维权、提振消费市场的必有之举。

    在消费者维权时,平台以优化规则的方式提供更大帮助,也不等于可以无视商家的合法利益被牺牲。2025年3月15日,江苏发布2024年度全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消费纠纷中,法院判决:滥用“仅退款”恶意“薅羊毛”违反诚信,须赔偿网店损失。而在多地,法院助力商家“千里维权”的事也有发生。平台和法院相继对“仅退款”带来的后果予以理性审视、对商家合法利益加以保护,恢复了“仅退款”乱象所颠覆的秩序,令人欣慰。

    “仅退款”好心办坏事,教训深刻。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以买卖双方都敬畏和遵守市场规则为前提的,是以保护各方合法利益为核心要求的。任何时候,平台都不可“拉偏架”。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潮评丨社交平台岂能成为“肉毒素乱象”滋生的温床
    潮评丨“11点前别点外卖”,食品安全何时能经得起“卧底”考验?
    潮评丨“喝牛奶听音乐”的鸡480元半只?消费需要实实在在的“值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