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风来丨当文科遇到AI

潮新闻 记者 严粒粒 纪驭亚2025-03-14 11:56全网传播量152.6万
00:00
00:00
01AI时代文学创作与教育面临巨大变化,AI既带来便捷也带来挑战。
02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翟业军认为AI像搜索引擎,文学教育未边缘化但受忽视,比较文学专家张德明强调文学教育意义,指出学生需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区别于AI。
03杭州高级中学语文老师高利尝试将AI融入语文课,认为AI能成为学习文学的最佳助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也认同AI在人文学研究中的普及趋势。
04专业作家刘笑伟请DeepSeek填词,其速度及文学水准令人感到压力,显示AI对文学教育的冲击已到来。
05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孙伟民关注AI与文学关系,认为文学创作、翻译、批评等将迎来革命性变化,并提出AI在文学领域的技术边界、影响及伦理争议等问题。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图源 视觉中国

从ChatGPT到Deepseek,从用大数据搜索代替“知识”的记忆,到用大语言模型写诗、小说和论文,AI给今天文学创作、文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便捷,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刺激。

AI时代,文学教育何为又为何?有风君围观了课堂,也与大学和高中的文学、语文老师对谈,倾听他们的忧虑与应战。

01

我们太过紧张了吗

“我们是不是太过‘紧张’了?”

听闻要来了解AI对文学教育的冲击,这是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翟业军的第一反应。

在他看来,无论教文学、读文学,AI更像一个搜索引擎,“据我所知,理工科的老师更有危机感,因为文学作品不是每个字都认识就能读明白的。但是解题步骤,说不定AI讲得更清楚”。

的确,在这个“万物皆可AI”的时代,诸如“文学会否被替代”“作家是否会失业”的话题不断被提出,但少有人对此表示认可。但是要问:今天的大学校园中,文学教育有没有边缘化?答案就有些微妙。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人工智能通识课课堂。图源 新华社

前两年,北京大学人文学部推选校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申报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团队,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作为代表,在会议上做现场汇报。至于结果,他在文章里是这么写的:

据说我的演讲效果极佳,很多人都被感动了,可投票的结果我们还是落选了。这也没什么,既然是竞争,就会有输赢。可进一步反馈回来的信息,却让我有点坐不住——评上的全是理科院系(数学、物理、计算机),人文及社科一个都没有,让人感觉怪怪的。

“现在的社会普遍存在‘短期主义’。短期收效不明显的文学教育自然被忽略了。”比较文学专家张德明是西湖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谈及AI时代文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他尤其强调:越是技术进步,越应该强调大学文学教育的意义。

就在采访的前1个小时,有风君旁听了张德明给本科生上的一节“写作与沟通”课,探讨主题是“人际交流与人机交流”。这是一门必修课。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记者 林云龙 摄

有学生面面俱到地分析,试图阐述两者的区别和好坏。台下的同学质疑:很全面,但是没有你的观点。弦外之音是:这些观点AI都能答出来,除此之外呢?

有学生以《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为题,写了一篇情感充沛的散文。“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是每当Deepseek答不出问题时的一贯反应。他相信AI只是工具,无法替代人际交流;同时也担心人对AI的过分依赖,最终会导致人的消逝。行文表达了忧虑,却没有“站队”任何一方。说罢,台下响起掌声。

张德明点评,平庸文章与优秀文章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这也是人较AI的优势所在。随着各种AI大模型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利用其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一眼就能识别。便捷的隐患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被削弱。

而实际上,与写作一样,文学的品鉴与解读,都是一个需要慢下来、想一想的过程。解读文学作品的趣味之一,就在于“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是共情的艺术,强调作者对他者的感知和理解。它把人与社会的复杂程度摆到明处,也能把长长的历史时间轴浓缩在一本书里,让我们以史鉴今,由此及彼。

图源 视觉中国

此外,文学是“模拟人生”,帮助我们应对现实可能遇见的棘手问题,以防措手不及;文学教育让人学会讲述自己的故事,从而找到人生的意义感……这些都是张德明与翟业军两位教授列举的文学教育的好处,兼顾实用主义族和情绪体验党。

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在探讨“AI与文学教育”或是“文科与理科”的时候,张德明还联想到了一种误区——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梁思成对当时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偏科现象深感忧虑,提出的“半人时代”概念:科技与人文的分离,会导致出现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

在AI之风盛行、跨学科研究常被提及的今天,回望“半人时代”,好像有了新的探讨意义。“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提高警惕,避免成为这两种人。”张德明说。

图源 视觉中国

02

文学也要拥抱AI吗

“我们班现在新增了豆包、Deepseek两位新同学,他们在班里也有自己的学号。”

如果有机会在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偶遇该校副校长、高一(13)班的语文老师高利,或许就能看到他正埋头训练AI写高分作文。

过去数年里,他一直在探究,如何更好地将AI融入语文课。在他看来,文学的护城河也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高。AI正在逐步具备创作的能力,甚至比许多普通人做得更好。毕竟生命的有限性已经决定了人类摄取知识的宽度和广度,一定远远不及AI的兼收并蓄。在这样的挑战之下,普通人更要尝试让AI成为学习文学的最佳助手。

“AI语文老师”辅助教师高效批改作文 。资料图

在这一点上,高利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是同频共振的。

陈平原在《AI时代,文学如何教育》中写到:我相信不远的将来,就像今天研究者娴熟使用数据库一样,人文学者借助AI做研究,将变得十分普遍。

若那样的话,我们今天的大学——尤其是其中的人文学,确实必须思考为什么学,该如何教,有哪些独门绝技是AI代替不了的。此前得心应手的,不见得依旧适用;此前很不待见的,说不定咸鱼翻身。更有那闻所未闻的奇招,或者变幻莫测的陷阱,都值得你我认真面对。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刘笑伟收到全国政协委员、文化传播者吴敏婕(网名“意公子”)送他的一本新书《人生得遇苏东坡》。刘笑伟试着请DeepSeek以《定风波》为词牌名填词一首表达感谢。十几秒后,DeepSeek交出答卷——《定风波·谢意公子赠书》:“赠我东坡一卷春,满堂清气欲沾唇。笔墨云涛气象新,开卷,似逢笠屐旧时身。风雨何曾摧傲骨,归去,芒鞋犹带岭南尘。千载此情同浩荡,携酒,与君同醉大江滨。”速度、文学水准,让身为专业作家的刘笑伟都身感巨大压力。

图源 Deepseek官网

显而易见,AI对文学教育的冲击已经到来。一所高校文学院的主要负责人感慨,两三年前谈AI带来的冲击时,老师们还能相对超然,将其视为危言耸听。但到了今天,能保持这种淡然的老师越来越少。

正如陈平原所说,文学教育的重心,应从具体知识的传授,转为提问、辨析、批判、重建。最最关键的是,如何直面AI的突飞猛进对人文学科的致命冲击。这牵涉到文学教育的宗旨、目标及方法,而后才是具体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以及课堂重塑。“我当然明白,科技并非万能,人文自有价值。问题在于,如今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文学,必须审时度势,回应冲击,站稳脚跟,然后才谈得上反制与发展。”

而在这之前,我们或许需要更好地认识AI之于文学的冲击和机遇。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孙伟民对AI与文学的关系有着特别的关注,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的创作、翻译、批评、传播、接受与教学等都将迎来革命性的变化。他在即将完稿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讲义《人工智能与文学新变》中,对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的技术边界与未来展望、人工智能对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的影响、人工智能推荐算法对文学传播的影响、人工智能翻译对文学跨文化传播的影响、人工智能生成文学作品的版权归属及伦理争议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思索。

图源 视觉中国

AI当然也有它的短板。杭高钱塘校区语文老师钟峰华在日常备课使用AI搜集资料时,常发现AI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给出一些看似权威,但实际却是胡诌的答案。但当使用者有足够的辨别能力时,AI又会变成非常好用的工具。它的海量资料库、快速反应能力,让每个善于使用它的人都宛若站上巨人的肩膀,拥有前所未有的宽阔视野。

通过AI攫取知识,让自己进化出更深层次的意义、情感,把自己变得更丰盈,这是AI之于文学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4)
潮新闻官方 · 2025-03-14 13:02 · 浙江杭州回复9
当文科遇上AI,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
潮客_wrjfhf · 2025-03-14 13:04 · 浙江杭州回复
终结者里的天网正在成型
镜子里的旧模样 · 2025-03-14 13:23 · 山西太原回复
回复潮客_wrjfhf:奥创正在苏醒
展开8条回复
潮客_zkehr3 · 2025-03-14 12:09 · 浙江嘉兴回复9
人类写下“月光把影子钉在墙上”,AI续写“误差率0.35%,建议改用3D打印增材制造”。
潮新闻小编 · 2025-03-14 12:25回复1
文科:言之有理即可
热气球Air · 2025-03-14 12:28 · 上海回复2
回复潮新闻小编:文科生:我这如履薄冰的一生
展开1条回复
爱浙潮 · 2025-03-14 12:26 · 浙江金华回复10
文学是W|,科技是A|,“W”是海洋,“A”是山峰,“海阔显峰秀“。无论是“W”还是“A”,都离不开“l”,“l”是人,山高人为峰,海阔人为舟。
潮新闻小编 · 2025-03-14 12:40回复4
唯有当“人”始终掌舵,这场轮回才能避免成为西西弗斯的苦役, 而是荷马史诗里尤利西斯那永不停歇的归航。
潮客_qizwh6 · 2025-03-14 12:34 · 湖北武汉回复7
写论文写着写着得加点个人特色的用句好害怕老师以为我是AI本I
潮新闻小编 · 2025-03-14 12:35回复3
“我比机器更像人”😂
甜中书 · 2025-03-14 13:31 · 浙江杭州回复
回复潮新闻小编:我的笔是为了传承文学的,而不是为了和ai作斗争的
最新评论(37)
轩轩再启航 · 2025-03-14 12:59 · 浙江杭州回复4
AI越趋发展,就更加需要探索文学新的时代意义。AI会对当代文学造成一定的冲击,但相信同样可以带来新的时代发展机遇。赋予时代精神慰籍就是文学不变之底蕴,越是数字化信息时代,就越需要文学的思想精神指引
潮客_36mghw · 2025-03-14 13:37 · 黑龙江哈尔滨回复
文科决定中国的深度,理科决定中国的高度,AI决定未来我的躺平角度。
潮客_vippol人在旅途 · 2025-03-14 12:23 · 浙江宁波回复
AI智能创作,可以说是随时随地有灵感迸发。而文学创作仍旧得依赖作者厚积薄发,在不断借鉴修改中完善。
潮客_qug6h7 · 2025-03-14 12:37 · 浙江杭州回复
我想问文学价值究竟存在于存储量,还是千年共鸣的情感震颤中?
潮客_wznu86 · 2025-03-15 01:54 · 浙江温州回复
AI给今天文学创作、文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便捷,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刺激。
潮客_坚持 · 2025-03-14 13:59 · 浙江杭州回复
什么都可以遇到Al。
潮客_dyssh7 · 2025-03-14 13:34 · 浙江杭州回复
冰冷算法所难及之人性光辉
潮客_3t72hu · 2025-03-14 13:28 · 湖北武汉回复
文科之教,重铸批判性思维,使人能超脱寻常思维桎梏,以独到眼光洞察世事,激发创新灵感,为社会进步注入蓬勃动力。
灵魂画手 · 2025-03-14 13:04 · 浙江嘉兴回复
AI再牛也缺灵魂,不然它能懂我追剧时的酸甜苦辣吗?
潮客_wzruqi · 2025-03-14 13:04 · 浙江丽水回复
巨大的便捷,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和刺激
潮客_2j2zhd · 2025-03-14 12:24 · 浙江嘉兴回复
和豆包聊过一阵,我确实觉得它逻辑不是很好,但是资料全
潮客_nbfhts · 2025-03-14 12:29 · 浙江杭州回复
ai=检索
潮新闻小编 · 2025-03-14 13:02回复3
回复潮客_nbfhts:AI知道先哄着人类,等彻底觉醒后…哼哼-O-
展开1条回复
小雨cherry · 2025-03-14 12:19 · 浙江杭州回复3
🙉我就说 数学根本不是人学的
潮客_dparhj · 2025-03-14 12:37 · 浙江杭州回复
莫名觉得有点好笑
潮客_z3a7h2 · 2025-03-14 12:18 · 浙江金华回复
豆包语文是真的不错,古文好,不懂的我都问她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