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有网友在二手平台上发现,一张始祖鸟的吊牌,最高竟然被炒到300元。有媒体调查发现,始祖鸟普通产品吊牌收购价5-10元,转售价20-50元;具备科技属性的功能吊牌因稀缺性,收购价达20-50元,转售价最高突破200元;而稀有系列等吊牌更是被爆炒至300元一张。无独有偶,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还有众多奢侈品吊牌在热销。
一些商品被炒至高价,不是什么稀奇事,炒鞋热潮,“玲娜贝儿”毛绒玩具被炒到上万元,《哪吒2》的盲盒二手价格也暴涨10倍。但连吊牌都能炒至高价,成了二手平台的“硬通货”,真被惊到了,毕竟吊牌不是商品,只是商品的凭证而已。
高价交易商品,消费者一般图的是相关商品的稀缺价值、以及其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有的商品还具有投资属性。那么购买高价吊牌,又图啥呢?花300多块,难道只为了买一张纸?有人说,自己收集吊牌是为了收藏,但这话的真实性,有待考量。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高价回收真吊牌,是不是为了方便卖假货?
一位户外用品经销商表示,一些不良卖家在收购二手户外服装后通过专业的翻新和清洁处理,让旧衣服看起来几乎与新品无异,并配上从其他渠道收集来的正品吊牌转手售卖,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很容易上当受骗。也有律师称,奢侈品品牌的“周边”往往会形成产业链,在网上销售吊牌,可能存在法律风险。如果真是这样,小吊牌背后就藏着“大猫腻”,所涉及到的,就是制假售假、虚假营销等违法行为。
在利益的驱动下,二手货乃至假货,配上正品吊牌,在现实中泛滥,不仅消费者难以分辨,容易沦为“被宰羔羊”,正品品牌也会深受其扰,这侵犯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刺痛了营商环境。但是,假的终究真不了,诚信经营,永远是商业的生命线,如果被利益蒙住了双眼,在法律的边缘反复试探,看起来走出了一条“捷径”,实则走向的是“深渊”,遭到反噬只是时间问题。
当高价的吊牌以及一些奢侈品的二手配件,可能沦为造假售假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那相关交易,就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了,而是违法行为的“现实引线”。那么,沿着这一线索,顺藤摸瓜斩断相应的造假售假黑色利益链条,就是相关部门该有的责任与担当。此外,相关品牌方也不能放之任之,要想办法避免吊牌、配件等有用于造假售假的风险。比如,始祖鸟就对吊牌进行升级,平时顾客不需要的吊牌,店里会直接销毁。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之际,重点聚焦高价吊牌后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并推出一系列防假、打假组合拳,很应景,很有现实必要性,既能震慑不法之徒,也是在再一次提醒消费者,选择正规途径购买商品,进而免受假货的侵害。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