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被海鲜轻微扎伤或许已经司空见惯。然而这类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伤口,却很有可能隐藏着不容小觑的健康风险。
老人被鱼刺扎伤
这种细菌严重或面临截肢
绍兴的张奶奶(化名)今年79岁, 2个月前,她在洗一条海桂鱼时,右手不慎被鱼刺刺伤。
起初,她并未在意这个小伤口,但没过多久,被鱼刺扎伤的右手拇指变得疼痛难忍,并反复肿痛,在当地医院治疗2个月,疼痛却始终没有得到缓解,于是辗转来到浙江医院就诊。
浙江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洪询问病史后,检查发现老人右手掌肿胀,无明显波动感,是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图片由创作大脑AI生成
凭借丰富的经验,王洪初步判断为海分枝杆菌感染。这种细菌是一种非结核抗酸杆菌(NTM),病程迁延,会迅速侵犯手部组织,甚至可能引发坏死和截肢的风险,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面对棘手病情,浙江医院立即启动“NTM48小时诊断通道”。骨科首先对患者进行创面取样,随后经过基因检测,诊断明确为海分支杆菌感染。
由于张奶奶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血糖偏高、陈旧性脑梗死、房颤等基础疾病,而抗感染药物选择有很大可能会影响到基础疾病药物的治疗效果,浙江医院启动了多学科诊疗通道,由老年医学科、感染疾病科、心血管内科、药学部、肾脏内科、骨科精心协同治疗1周,病情得到好转的张奶奶顺利出院后,医院持续对老人进行随访。
作为浙江省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医院构建覆盖“急性期救治-功能康复-长期照护”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王洪介绍,针对感染性疾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医院创新性开展床旁快速病原诊断、个体化抗菌药代动力学建模、药物基因组学指导治疗等特色技术,为高龄复杂感染患者提供精准医疗解决方案。
海洋中的“隐士”
通过伤口接触污染水源感染
海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属于分枝杆菌属。它通常生活在温暖的海水中,尤其是在珊瑚礁和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中。虽然名字中有“结核”二字,但它与人类的结核病没有直接关系。相反,它们更像是海洋中的“隐士”,在水下默默生存。
海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感染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但某些情况下,它也会感染人类。人类感染通常是由于皮肤伤口接触到被污染的水源而发生的,尤其是在游泳、潜水或处理水生动物时。感染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病变、溃疡,甚至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王洪提醒,预防海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很重要。平时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在不洁的水域游泳,处理水生动物时要注意保护皮肤,最好戴上橡胶手套。
此外,增强身体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帮助抵御感染的风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