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年轻时,都曾有过对文学的向往,却因为种种原因与它擦肩而过。我也是如此。很多年前,我曾尝试阅读《东周列国志》,虽然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那些文字却仿佛是一堵墙,让我无法真正走进那个古老而宏大的历史世界。于是,我放弃了,也因此与文学和历史的深入接触擦肩而过。
然而,那些曾经尝试阅读的经典名著,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仿佛永远不会变旧。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让我至今难忘的同事。她高中毕业,长相普通,但知识却非常丰富。她的那些话,至今还在我心中回荡。我们是一个五人小组,十个小组的桌子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我们负责电扇的总装,是一个典型的流水线工作。我们的座位是面对面的,一、二、三、四、五,我坐在第三的位置,负责将半成品传给第四关的她。她是绍兴人,手脚麻利,工作效率很高,但很少说话。因为,只要她一开口,我这边的美女就会立刻制止她,大声喊道:“快快干活!”这让她的说话兴趣全无。
我喜欢她,也喜欢听她说话。她的话题总是围绕着文学、爱情或爱而不得。那时,我们大多未婚,也没有明确的对象,所以她的故事让我们既同情又好奇。只是那时的我,还没有真正体会过那种深刻的情感。等我结婚后,我们便分开了,竟没想到留下一个联系方式。如今,当我读到《昨非录》时,我想起了她,也想起了那个曾经的小男孩。那时的我,看不进去《上下五千年》,而小男孩看进去了。不然,我至少更多一些文化沉积在心中。
退休后,我想弥补曾经的遗憾,重新走进文学和历史的世界。我发现,听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但仅仅依靠听书却无法满足我的需求。于是,我心生了一套新的方法:先解读那些名词,再读就不会那么难了。
这种方法让我重新找回了对文学的热爱。我开始重新阅读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经典名著。我发现,那些曾经让我感到晦涩难懂的文字,其实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我逐渐理解了作者的意图,也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重新认识了文学,也重新认识了自己。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经历,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惑和迷茫的事情,如今都变得清晰起来。我明白了,人生就像一本书,需要我们用心去解读。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经历,都是这本书的一部分。而我们,就是这本书的作者。
那位曾经的同事,她的故事让我明白了爱而不得的痛苦,也让我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虽然我们最终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但她的那些话却一直在我心中回荡。她让我明白,知识和智慧并不取决于学历,而在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如今,我依然在继续我的文学之旅。我知道,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但我愿意一直走下去。因为,文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慰藉。它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孤单,也让我在岁月的长河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回首过去,那些曾经的遗憾和错过,都成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们让我明白,无论何时开始,都不算晚。只要我们愿意用心去感受,去学习,去生活,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