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从一码难求到饱受质疑,刷屏一夜的Manus是何方神圣?

    潮新闻 记者 高心同2025-03-07 12:42全网传播量33.2万
    00:00
    00:00
    013月6日,国内创业公司“蝴蝶效应”推出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 Manus,能自主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引发科技圈关注。
    02Manus发布后,博主展示其运作过程,如筛选简历、写报告等,用户只需发送任务或文件,Manus就能迅速调用工具完成,引发股市AI智能体概念股涨停狂潮。
    03Manus邀请码因内测阶段一码难求,二手交易平台被炒至5万元,后转为代申请服务,引发饥饿营销、炒作质疑,官方回应服务器容量有限。
    04有观点质疑Manus缺乏底层技术创新,主要靠整合现有工具模型,应用场景局限,在深度推理场景中反应不尽如人意,存在“强执行弱认知”短板。
    05尽管争议不断,3月7日Manus官方账号或因违规被冻结,但AI agent新纪元的大门已敞开,未来值得期待。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从一码难求到饱受质疑,刷屏一夜的Manus是何方神圣?

    3月6日,科技圈又迎来一个不眠夜。国内创业公司“蝴蝶效应”推出的通用型 AI Agent(AI代理产品)Manus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据团队介绍,作为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Manus与以往只是简单生产想法的人工智能不同,能自主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直接交付成果。

    这个Manus到底什么来头?

    AI代理,可以接管你的电脑了

    “你们看,AI彻底接管了我的电脑。”Manus发布后,一些博主发布测评视频,展示它的运作过程。

    “这不仅仅是另一个聊天机器人或工作流,它是一个真正自主的主体,弥合概念和执行之间的差距。当其他人工智能只是在生产想法,Manus交付成果。”筛选简历,写报告、做PPT、股票分析……在时长4分钟Manus的发布视频中,用户只需发送一个任务或文件,Manus就能迅速调用各类工具,实现编写和执行代码、浏览网页、操作应用等,甚至可以直接交付完整成果。

    3月6日,Manus官网公开Manus发布视频。图源Manus官网。

    这不免让人联想到Manus的名字——来源于拉丁语Mens et Manus,意为“既能动脑又能动手”。这也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Manus,意在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将学术与实践有机结合。这些似乎在与Manus“一只手打响指”的图标一起,指向Manus官网的简介:“它可以在你休息时完成所有工作”。

    自动筛选简历过程 图源Manus官网

    Manus这声响指,先震荡了股市。

    3月6日,AI智能体概念股掀起了涨停狂潮。立方控股、新开普、汉得信息、中亦科技、鼎捷数智、致远互联、康力源、酷特智能等AI应用方向多股涨停。3月7日,这一强劲势头得到延续。酷特智能、新开普20CM涨停,汉得信息涨幅超过10%,国脉科技、岩山科技、南兴股份、利欧股份等均触及10CM涨停,蓝色光标、三联虹普等多股跟涨。

    有人将视线投向了它的创始人肖弘: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90后,曾创立“夜莺科技”、推出“壹伴助手”和“微伴助手”的连续创业者,2022年成立Manus的开发公司“蝴蝶效应”。背靠年轻有为的智慧团队,Manus似乎又镀上了一层光环。

    黑马还是炒作?

    Manus全流程自动化的工作模式,最受大家瞩目。“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彻底被解放了双手?”Manus一问世,就引发了人们的高度期待。

    有人褒奖它“像是一个大脑接上了四肢”,也有人发出“人类又一次被AI击败”的恐慌。

    有人认为,Manus的出现标志着AI从参谋走向执行者,从生成器到可以思考的智能体。

    然而,一夜过去,一些争议也接踵而至。

    邀请码成了第一个争议点。由于Manus还在内测阶段,用户只能输入邀请码体验产品。这让它一码难求。

    据媒体报道,某二手交易平台上,Manus的邀请码一度被炒至5万元。3月7日,记者在该二手交易平台上已找不到Manus邀请码的销售窗口,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标价2元左右的邀请码代申请服务。该事实伴着“第一批靠Manus赚钱的人出现”的标题出现在了微博热搜。

    3月7日,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已不见Manus邀请码的销售窗口,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标价2元左右的邀请码代申请服务。

    邀请、内测,一系列举动也收到了各社交平台的质疑:饥饿营销,疑似炒作。

    对此,Manus AI合伙人张涛发文解释:“只是分享一下在探索agent,服务器资源完全是按照行业里发一个demo的水平来准备的……目前采取邀请码机制,是因为此刻服务器容量确实有限,不得已而为之。”

    还有观点将“套壳”的标签贴向了Manus,认为它缺乏底层技术创新和原创性突破,主要靠整合Claude、GPT-4等现有工具模型完成任务。例如,在一个股票分析案例中,它调用了雅虎金融API和Python脚本生成图表。

    有人循着这一观点“拾级而上”,指出它的能力及应用场景局限:相较于简历初筛等标准化任务时效率显著的表现,Manus在医疗诊断、法律论证等需深度推理的场景中,反应不尽如人意。涉及深度HR评估、SEO宏观分析等需专业判断任务,或需要个人账号调取数据的任务,它往往卡顿,需要人工介入,并不能实现彻底自主代理。这些可能指向它“强执行弱认知”的短板。

    还有测评者认为,Manus生成的产品依旧仅是半成品,存在过度推理的弊端。

    被期待和质疑包围的Manus。图片由豆包AI生成。

    伴着这些质疑声的,是3月7日的最新动向:Manus官方X账号或因违反平台规则被冻结。

    但无论Manus是否成为人类的得力臂膀,属于AI agent新纪元的大门已经敞开。

    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