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开始,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都是钱塘江的禁渔期。
这也意味着,辛苦忙碌的船老大们,进入了长达四个月的“空档期”。
钱塘江边停泊的渔船。记者 俞刘东 摄
“在家闲着没事情做,老婆、儿子都去上班了,我想找份兼职做做,贴补家用。”杨公渔码头的船老大向潮新闻“记者帮”求助,希望网友能帮忙出出招,看看哪里有适合他们的临时工作。
大家纷纷说起了自己的特长:有力气,吃苦耐劳,能适应各种节奏的工种;部分人还掌握焊接、装修、做饭、打扫等技能……
3月7日,记者来到杨公渔码头,见到了这群船老大。(“4个月不长不短,能有合适的零工做就好了”,杭州有渔民说出了心里话)
他们三五成群坐在岸边唠家常。
有人一边聊天,一边忙着将捕鱼的绳盘绕整齐。
也有人选择通过修缮船具来打发时间,只见一位大哥正在给木船底部仔细刷上防水漆,另一位戴着面具,手拿电焊,焊接放网用的钢架接口。
差不多到了中午,大家渐渐散去,踩上电动车,准备回家吃午饭。
“每天都是这么安排,没事情做,天气好的时候,上午、下午都组团过来,在码头这里聊天。”
在码头聊天的渔民。记者 俞刘东 摄
杨公村渔民队长王大哥告诉记者,他们队里共有27名渔民,现在大家都在休息中。
然而,四个月时间并不短暂,看到家里人都出去工作,大家心里着实也有点着急。
“我们力气大,辛苦活都能干,如果有企业愿意用我们,我们马上就能上岗,大家可以一起或者轮流过去!”
王大哥盘点起大家的特质:吃苦耐劳,水性好,会划船。“打鱼的时候,正值夏天高温,但我们凌晨两三点起床,一直干到晚上才回家,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别的辛苦活我们也能做的。”
队里还“卧虎藏龙”,有人掌握不少技能。
正在焊接钢架的高大哥,就是队里公认的“能工巧匠”。
他今年52岁了,做船老大有30多年时间。
正在焊接的高大哥。记者 俞刘东 摄
高大哥以前组织工人做过家装水电,曾考过电焊证,焊接之类的活不在话下。
这些年来,高大哥也在尝试做副业,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他曾在家附近的印刷厂做搬运工,不过,随着厂子搬迁,他便失去了这份临时工作。
之后,高大哥和朋友合伙开了家快餐店,但因经营不善,亏本倒闭了。
说起现状,高大哥有些无奈,“现在大部分企业都需要长期做工的,但我们只有四个月时间,经常就被人家拒绝了,临时工作不好找。”
“我老婆、儿子每天都出去工作,我就买菜、做晚饭,实在太清闲了。”高大哥希望这四个月里,能找一份保安、清洁员、搬运工之类的临时工作。
对于船老大而言,到7月伊始,大家才会回到本职工作中,早出晚归,捕捞江鲜。
“主要还是需要有事干,不能一直这么闲着。”王大哥说。
渔民家属何大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个个都是开船好手,现在游船项目又这么火,禁渔期能不能给游客提供游江项目,让渔民有事可干。或者组织培训,把大家都召集起来,学习新技能。”
你身边有适合船老大的临时工作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