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新闻到见解,字里行间读懂社会万象。
有观点有思想,智慧碰撞把握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读端》,一起“潮”。
本期嘉宾是作家、影评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韩浩月。
(Δ视频由AI共同创作)
电视剧《北上》正在热播,它由作家徐则臣获茅盾文学奖(以下简称“茅奖”)的同名小说改编。
3月3日,在《北上》开播的同一天,根据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也在西安开机,刘浩存主演,张艺谋担任该剧监制。同样,《主角》也是茅奖作品。
在各大平台的待播重点剧目中,也不乏茅奖入围、获奖作品——葛亮的《燕食记》、贾平凹的《秦腔》、熊召政的《张居正》、王蒙的《这边风景》、李洱的《应物兄》……
之前,梁晓声的《人世间》和金宇澄的《繁花》则制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观剧盛况。
回到眼前的《北上》和《主角》,它们能续写前两者的辉煌吗?
详情点击>>
作家、影评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韩浩月:
茅奖作品需要以丰盈方式与观众心灵对接
严肃文学的影视化,呈曲线起伏的状态,在社会聚焦于商业浪潮、公众被流行时尚所吸引的时候,严肃文学呈沉寂甚至退场状态,而当时代被各种符号裹挟、人们内心迫切需要安慰的时候,严肃文学往往又会“挺身而出”,以其现实主义特征和内含的命运感,重新得到观众的青睐。
《人世间》《繁花》分别讲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繁华一线都市的过往,刻画了一个国家不同地区所发生的截然不同的形象与故事,但两部作品又出奇一致地直指当下人的内心,通过回顾与比对,观众获得了感慨与沉思,看到了来路与出处,也明白了什么最值得珍惜——严肃文学所特有的坚硬内核,通过影像化的呈现,变得如此容易被消化。
《北上》的播出和《主角》的开机,是对上一波严肃文学改编热的延续,创作者和制作机构尝试通过更多作品,来搭建更多通往观众内心的桥梁,这样的努力,有想要获得认可与收益的原始动力驱动,更有想要通过这样的作品参与社会审美与时代价值观念改造的潜在意图,在奔腾年代人们迫切需要一些沉静与安稳的东西来稳住身姿,而严肃文学恰恰具有这样的功能——前提是,对于严肃文学的包装,也得加上一层能让当下观众产生亲近感的滤镜。
各大平台多部茅奖作品待播,这是一种令人亦喜亦忧的现象,除非能够持续产出《人世间》这样的现象级受欢迎的作品,严肃文学才能焕发出活泼的生命力,而如果只是数量堆积,无法让严肃文学以轻盈且丰盈与方式与观众心灵产生对接,那么在选择多样化的当下,严肃文学所带来的影视改编热度,也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降温,重新回到低点继续蛰伏,等待下一次被呼唤。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