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晚潮|临摹古画之乐趣

    潮新闻 陈春玲2025-03-06 10:15全网传播量10.1万
    00:00
    00:00
    01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十二世纪东京的城市风貌,2023年作者在家乡美术馆看到其复制品后决定临摹。
    0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精细的工笔与写意结合,展现了北宋都城的建筑、风景和交通工具,以及各阶层人物的神态。
    03作者临摹时采用水笔,发现无法达到毛笔画的生动效果,深刻体会到画家技法的高超。
    04画家刘墉通过临摹北宋画家李唐的作品达到痴迷程度,说明了临摹对于深入理解画家技法的重要性。
    05作者通过临摹《清明上河图》增长了百科知识,如了解到北宋时期被称为彩楼欢门的建筑样式,以及《东京梦华录》一书对北宋都城东京的详细记录。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出了十二世纪东京的城市面貌。2023年,我在家乡美术馆真切看到《清明上河图》一比一的复制品,赞叹之余,禁不住产生临摹的念头。

    我一段一段地拍摄,回家后在电脑上展示,然后临摹。张大师5米长卷主要展示了北宋都城的房屋、桥梁、城楼等建筑,河流、树木等风景,以及车、轿、船等交通工具,这些静物占据画面很大的篇幅;他笔下的人物,牛、骡、驴等动物,都因篇幅小,大多只呈现一个轮廓。尽管如此,你从这些轮廓中能分辨出北宋期间男女老少、市民和尚、官员商人等不同阶层的不同穿着及不同神态。

    (临《清明上河图》之一)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画,绘画技法属于“兼工带写”,即工笔与写意相结合。张大师所画线条不但有浓淡粗细变化,而且该硬时硬,该柔时柔。我为了贪图方便,临摹时采用了水笔。水笔的性能是粗细一致,浓淡一致,笔触坚硬,它无法达到毛笔画的生动效果。

    张大师巧妙地将繁杂的景物、人物、动物,都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他一会儿画郊外,一会儿又画城市,使得画面疏密相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张大师还在绢质画面上着‌色,如让人物穿上带彩的服装等;于是墨色中有淡彩,整个画面显示出古朴典雅的氛围。

    我使用铅画纸,白描后也不上色,画面显得呆板。又因为隔着玻璃拍照,参照物不清晰,很多地方只能凭想像来画,所画的东西与原图相去甚远。尽管如此,我在临摹过程中还是享受到了多种乐趣。

    乐趣之一,临摹让我穿越历史,仿佛去了一趟北宋开封老街。耳边时时出现商家的吆喝声,哒哒的马蹄声,车轱辘的滚动声,大人哄小孩的说话声;鼻子里还闻到了酒香味、烤大饼味、马尿味;我看到两人抬的轿子,真想坐进去让他们抬着上高桥……

    (临《清明上河图》之二)

    乐趣之二,临摹让我真切感受到画家的聪明。临摹是学画的基本手段,但真要临摹一幅古画,必须把原图(或复制品)放在身边,之后用放大镜去观察,还要用同样的画笔,同质的纸张和颜料,以同等大小的画面,以点对点的要求去临。我没有这个能力,更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我的临摹是低层次的依样画葫芦。

    画家刘墉曾说:读懂一个画家的最高境界,只怕不是看了他多少画,啃了多少本传记。而是真正拿起笔,去临摹这个画家的一笔一画。刘墉在年近70岁的时候,趴在地上,一点一点地临摹北宋画家李唐的巨作《万壑松风图》(台北故宫“镇馆三宝”之一),他这样子每天画7个小时,真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到最后,他甚至能分辨出哪一处是李唐当时不小心留下的笔误。

    尽管只是马马虎虎地临摹,但我已有了一点点的领悟。画一座城真不是那么容易的,该如何下笔?张大师用了俯视的角度,因为只有居高临下的俯视,才能画出这个城市的风貌。同时,为避免过多的建筑物带给观众的视觉疲劳,画家时时穿插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我大胆猜测,这幅《清明上河图》只是大致模仿了都城的街道市井,那东京的原貌不可能与画图一模一样。为了构图的需要,树木的位置、建筑物和小桥流水的位置,都有可能做了挪移。老年大学美术老师陈游游说,有挪移,有变换,不死板硬套,那才叫创作。

    (临《清明上河图》之三,左下方的建筑是“彩楼欢门”)

    乐趣之三,临摹让我增长百科知识。我画画喜欢搞清楚画的内容,当我搞不清楚画的是什么时,我就去查考资料。例如,我从《东京梦华录》一书中,知道了像脚手架一样的建筑,北宋时被称为彩楼欢门。彩楼欢门是两宋时代酒食店流行的店面装饰,是指店门口用彩帛、彩纸等所扎的门楼;也指建筑廊间半月形雕饰的门,以木质杆件绑缚而成,结构大量使用在中国传统木作营造体系中不多见的斜撑、X型支撑、三角支撑以及绳索拉结等方式。北宋灭亡后,彩楼欢门在南宋都城临安依然兴盛了一段时间,在南宋中叶《梦粱录》《都城纪胜》中尚有记载,但到了南宋后期,同样描写南宋都市生活的《武林旧事》已经没有对彩楼欢门的描述了。所以,彩楼欢门或在南宋后期逐渐式微,以至最终销声匿迹。

    又如,因为查考,我知道了中国原来还有一本被称为“文字版清明上河图”的书——《东京梦华录》。这本书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开封在北宋时期人口有150万,孟元老在那个繁华的都市居住了24年。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常忆起东京之繁华,于南宋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撰成《东京梦华录》,自作序。‌《东京梦华录》详细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城市风貌、民俗风情、节庆活动等,这本书完全可以和《清明上河图》对照起来阅读。听说此书共有10卷,3万多字。有空,我真想买一本来读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晚潮: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