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推出入境游首站城市、让戏曲做景区“讲解员”,全国两会你最关注哪些文旅话题

    潮新闻 编辑 周丰2025-03-06 10:05全网传播量12万
    00:00
    00:00
    012024年中国文旅市场活力四射,多热点见证新图景。
    02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其中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旅消费潜力是重要一环。
    03全国人大代表吴国平以拈花湾为例,指出科技在文旅行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但也存在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建议文旅企业向科技型转型。
    04全国人大代表韩莉建议进一步健全博物馆预约机制,从扩容分流、完善预约制度与技术手段等五方面着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05全国政协委员戴斌表示,可建设一批入境游首站城市和散客友好型城市,满足外国游客多元化旅游需求,提升游览体验。
    06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关注“戏曲+旅游”融合发展方向,希望戏曲成为观众读懂中国的“文化密码”,让豫剧等戏曲成为景区“讲解员”。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从奔县游、观演游、古建游,到China Travel热度持续攀升、“科技+文旅”解锁新玩法,诸多热点和关键词见证了2024年中国文旅市场活力四射的新图景。

    在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今年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其中“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是行动的重要一环。记者关注到,全国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们纷纷畅言新一年“诗与远方”的前景方向。

    吴国平:科技是文化共融、精神共鸣的接口

    今年春节前夕,拈花湾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将无人机表演、烟花秀与禅意建筑虚实结合,在网络迅速走红。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正加速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文旅企业创新产品、优化体验、提升管理的重要手段。”过去一年,全国人大代表、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感受到科技在文旅行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拈花湾夜景 据视觉中国

    融入AIGC技术一键生图,通过“拈花码”实现游客个性化打卡和智能导航;利用AI智慧安防系统提升景区运营效率;借助水面无人驾驶技术推进景区智慧水上交通建设……在拈花湾,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正在不断提升游客体验。

    “科技不仅仅是服务展示的手段,还是文化共融、精神共鸣的接口。”吴国平认为,Z世代已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从无锡拈花湾以及国内出圈的文旅与科技融合的实践来看,将科技与文旅创新结合,有利于打造更符合现在年轻人审美调性、情绪价值的既叫好又叫座的产品。

    不过,吴国平同时表示,目前科技运用在文旅行业中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产品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智能化服务水平不高、数据整合不充分等问题。他认为,要鼓励文旅企业与科技企业合作或向科技型文旅企业转型,加速新技术在文旅场景的探索和落地应用,鼓励重点文旅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建立研发机构,成立“文旅数字创新实验室”等。

    韩莉:进一步健全博物馆预约机制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游持续升温,“预约难”“参观难”问题愈发凸显。如何破解热门博物馆预约难题?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博物馆副馆长韩莉建议进一步健全博物馆预约机制。

    “预约制的初衷是保障文物安全、优化参观体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黄牛’倒票、流程烦琐、地域性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部分游客通过非正规渠道高价购票,既损害自身权益,也影响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韩莉认为,健全预约机制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

    打击黄牛 据视觉中国

    她建议,破解博物馆参观难题从5个角度着手。

    一是热门场馆可以采取扩容与分流结合的方式,如推行延时开放、增设夜场,分流高峰客流等。二是完善预约制度与技术手段,注重动态分时段放票,完善实名制与黑名单机制,采用身份证或人脸识别实名预约。三是做好大数据分析与预警,向游客推送错峰建议,向管理部门提供预警信息,提前调配资源。四是联合有关部门坚决打击“黄牛”,查处非法抢票产业链,保护消费者权益,广泛宣传倡导错峰参观,推动研学活动与博物馆课程结合。五是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场馆建设,同时探索市场化合作,缓解博物馆运营压力,坚持动态考核机制,避免单纯以流量论绩效。

    戴斌建设一批入境游首站城市

    “过去两年,入境游客特别是外国入境游客实现超预期增长,如何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游览体验,成为当下的一个重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可以推出一批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和散客友好型城市,更好满足外国游客的多元化旅游需求。

    他认为,目前游客入境之后,去哪玩、怎么玩,是各地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以往我们在国际旅游宣传推广过程中,会更加重视省级层面,对于具体的城市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然而,省级层面相对较难在游客心目中留下一个清晰、独立的旅游目的地标识,反而是城市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入境游 据视觉中国

    如何建设入境旅游首站城市?戴斌表示,可以围绕外国游客的需求,重点打造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武汉、西安等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围绕港澳同胞的需求,重点打造深圳、珠海等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围绕台湾同胞的需求,重点打造厦门、福州、南京等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围绕海外华人华侨的需求,重点打造泉州、江门、潮州等入境旅游首站城市。

    此外,散客对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服务会有更多细节要求,因此建设散客友好型城市也很重要。例如,酒店提供行李托运服务、在集中的商圈设立各种尺寸的行李寄存柜、完善城市内的免税店、优化离境退税服务等,要通过多种方式,让散客能够在中国体验自由行走的便利,有更好的观光和消费体验。

    金不换:让戏曲成为旅游景区“讲解员”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创作出《七品芝麻官》《大石岩》等脍炙人口的经典豫剧剧目。今年,他关注的是“戏曲+旅游”融合发展方向,希望每一句戏词都能成为观众读懂中国、了解中原的“文化密码”。

    豫剧文化艺术带火景区 据视觉中国

    今年春节假期以来,豫剧《七品芝麻官》亮相鹤壁市多个文旅场所和活动。在金不换看来,豫剧应扮演好“文化代言人”角色,通过戏曲进景区等方式,发挥豫剧在“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品牌打造中的重要作用。

    在浚县古城的《七品芝麻官》实景演出,游客不仅可以看审案戏,还能够参与“击鼓鸣冤”互动环节,让古县衙迎来了更多游客。在淇县云梦山风景区,金不换与团队一起在古戏楼连演3天,让游客跟着豫剧追溯历史,冷清的老戏楼成了热门打卡地……

    “豫剧在河南省内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豫剧进景区不是曲终人散,而是要吸引大家深度游河南,让豫剧成为景区‘讲解员’。”这几年,金不换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听豫剧、游河南。除了用豫剧中的幽默片段引起年轻人兴趣,还可以尝试“戏曲+科技”在景区打造虚拟舞台,让游客借助AR技术与‘芝麻官’互动等。

    田静:让非遗成为旅游中的“文化地标”

    乙巳蛇年春节假期,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成为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传承人田静认为,非遗代表性技艺与旅游结合,不只是传播途径的拓展,更是一种文化生态的重塑,可以让非遗从传统的小众传承空间走向大众视野,成为旅游中的“文化地标”。同时,非遗与旅游融合还能带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链的延伸,提升区域的竞争力。

    “目前,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比如,年轻一代可能更倾向于数字化、互动性强的体验方式,而中老年游客则更看重传统工艺的原汁原味。同时,非遗传承人群体也面临着‘断层’与‘转型’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年轻传承人匮乏,另一方面现有传承人在适应旅游市场需求、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欠缺。”

    田静表示,在非遗研学课程体系构建上,应充分考虑游客的兴趣爱好与文化背景,打造个性化、定制化的体验课程。对于非遗传承,可以鼓励市场营销、文化传播、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形成发展合力。在落地实施层面,旅游景区与非遗传承机构可以建立“共生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共创价值,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与新兴技术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场景。

    (综合中国旅游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